导航菜单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

  10.农村电商助力精准脱贫成效显。成功创建枣阳、保康、谷城3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宜城、南漳、老河口、襄州区4个省级示范县。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大力构建县、镇、村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3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7个,整合优化镇、村级电子商务网点987个。石花霸王醉、襄阳牛肉面、玉保松花皮蛋等7家企业及产品入选湖北省《2020年“荆楚优品”目录》。上千种农副产品上线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全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60亿元。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南漳水镜蜂情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湖北楚大鸭业等一批优质电商产业园、电商企业通过“电商+基地+农户(贫困户)”等扶贫带贫模式,在贫困村建立种、养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助销农产品,有效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三)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1.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十三五”末,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61万亩。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枣阳市、襄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入全省前十,枣阳获奖励资金1500万元,襄州获奖励资金2200万元。

  2.农机化整体实力稳步提升。2017年起,我市启动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活动,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南漳县、老河口市先后成功创建。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我市已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完备,培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636个,其中农机合作社414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2家;农机大户27.9万户,其中农机专业户3.03万户。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宜城市、南漳县、襄州区、枣阳市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此基础上,南漳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4.农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深入推进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选育、引进、推广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水稻—小麦”“水稻+大球盖菇”等一批高效种植模式,培育农作物种子龙头企业15家,养殖种畜种禽龙头企业31家,菌种龙头企业4家,建成枣阳、襄城、谷城和宜城的四大水产种苗场。创办《襄阳三农》电视栏目,累计播出1500多期。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出台了实施方案,以南保谷山区县贫困村为重点,面向全市农村选拔培养1200名优秀青年农民,接受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教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每年培训5000多人。

  (四)农村“两基”补短板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及中西部前列

  聚焦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和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做法被农业农村部简报转发,多项举措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契合,走在了全省及中西部前列,吸引了6个省、16个地市前来考察学习。

  1.问需于民,明确应做哪些事。坚持聚焦“两基”、全域推进、集中攻坚、补齐短板,明确14项具体任务: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突出道路、垃圾、厕所、污水等七项补短板;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突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中心、卫生室等七项强弱项。2020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5%。12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完成农村户厕建改49.34万户、建成农村公厕3223座,超额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任务。

  2.多措并举,破解钱从哪里来。市级财政预算1000万元进行奖补,指导各县(市、区)采取“八个一部分”(整合上级财政资金解决一部分;本级财政配套、奖补一部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一部分;从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中返还一部分;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部分;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一部分;村组、农户、乡贤、能人自筹、捐助一部分;从农发行、国开行融资一部分)措施破解资金难题。特别是抓住农发行支持湖北“三农”疫后重振的政策机遇,指导各地以城投公司为依托开展专项融资,共授信100亿元,已融资到位68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3.精准施策,推进扎扎实实干。按照先易后难、全域推进、三年完成要求,出台《关于全域推进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项目实施操作指南》《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十不准”负面清单》。建立“市级统筹、县级主体、镇村实施”推进机制,层层组织专项督导、项目拉练和现场推进会议。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一条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市县共建100个示范村,串点连线成片,带动全市2434个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9年98个、2020年112个村获批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388个、2020年408个村获批为省级美丽乡村整治村。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已完成570个村建设,乡村加快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由颜值向品质、气质提升。

  4.全域推进,实施效果更明显。农村人居环境变美了,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培育了西赵湖、邵棚、老君山等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创造了枣阳三水分流、两级处理、一片湿地“三二一”污水处理、襄州“领头雁”聚民意、“诸葛会”聚民智、“红手印”聚民约、“土专家”聚民力、“荣誉墙”聚民心“五聚”发动群众等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了,乡村巨变推动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吸引了大批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逐步变成现实;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了,乡亲们说:“美丽乡村是我家,乡里不比城里差”,“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共同心声。

  (五)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1.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完成农村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权。全市实测耕地面积近913.49万亩,其中家庭承包地面积771.42万亩,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8.61万本。开展土地流转和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面积295.74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38.26%,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类组织达到2178个,服务小农户42.79万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92.2万亩。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基本建成,截至2020年底,全市农村产权累积交易25297宗、交易额56.01亿元。分两批在全市36个村稳慎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试点工作,探索通过社内资金互助的方式,将农村土地、林地、农用机械等资源资产盘活利用。

  2.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点到面分批次开展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共清理核实农村资产总额177.67亿元,比清理前账面数增加44.22亿元;共清理核实农村资源总面积2220.42万亩,比清理前增加163.03万亩;清理核实村级经营性资产63.75亿元,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97.95万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150个、经济合作社218个。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农村集体“家底”,有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018年,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在宜城市召开。

  3.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成立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初步构建了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32185个,其中:专业大户17225个,家庭农场6244个,农民合作社8337个。共有市级以上示范社540个(其中国家级34个,省级71个);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22个(其中省级12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95个)。

  4.十年禁渔取得新成效。印发了《关于开展汉江襄阳段非法捕捞专项整治的行动方案》《关于汉江襄阳段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渔的通告》《襄阳市非法捕捞行为举报奖励试行办法》《襄阳市汉江水域垂钓管理试行办法》,围绕“三清一转一建”(即清理汉江、清管市场、清收渔具,推进渔民转产安置,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目标,坚决打赢汉江禁捕退捕硬仗,1114艘有证船舶、2575艘“三无”船舶全部上岸拆解处理完毕,残留在江中的非法渔具全部清理,汉江执法保持高压态势,非法捕捞、运输、销售、餐饮等产业链基本斩断,渔民转产安置稳妥推进,禁捕退捕长效机制全面建立。我市禁捕退捕做法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农业农村部对我市工作予以批示肯定,《人民日报》刊发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4次聚焦我市做法,对我市禁捕退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省委办公厅《工作简报》转发了我市做法。2020年10月,在全省国务院大督查反馈问题通报会上,我市围绕“三无”船舶处理工作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zhong/2022-05-03/275.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