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持续完善“救扶一体”的救助体系
1.健全“1+8+X”新时代大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加大社会救助统筹力度,促进社会救助政策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水平政策制度的有机结合。科学划分社会救助圈层,拓展社会救助类型和对象,推进社会救助从按户籍人口救助向按常住人口救助转型,推进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类救助向“物质+服务”类救助转型。
2.提升社会救助精准保障水平。健全低收入群众兜底保障机制,稳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年按不低于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50%动态调整。高水平开展支出型贫困救助,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从分散型救助向融合型救助转变。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健全特殊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对困难家庭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分散特困老人,困境、孤残儿童等重点对象的月探访率达到100%。
3.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效能。推动社会救助“关口前移”,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责任,开展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实现乡镇(街道)级的社会救助服务站100%全覆盖,搭建集区、乡镇(街道)、村(社)、网格四级联动救助网络,提高主动发现、应急处置和快速救助能力。全面普及困难群众救助“一件事”惠民联办,完善“一键核对、一证(居民身份证)通办”。开展社会救助异地申请服务,优化审核确认程序,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探索将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
4.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服务。创新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合作救助机制,更好发挥慈善、商业保险、社会组织等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加快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救助服务“码上办”,为社会力量的参与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创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推进党员点对点结对帮扶、社会力量志愿服务、政府机构便民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形式开展家庭状况调查、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资源链接和社会融入等服务。
(二)建立健全“幸福颐养”的养老体系
专栏1:实施“共享共富”先锋行动
1.实施困难群众发展工程。实施扶困、扶智、扶志协同推进计划,加强困难群众关爱扶助机制,推进公益慈善等第三次分配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作用发挥。健全“造血式”帮扶机制,着力增强困难群众就业能力,加强产业扶持、金融帮扶,扩大岗位供给,助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2.升级困境儿童保护体系。坚持职能部门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建立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长效机制。实现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建立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救助保护机制。
3.统筹残疾人福利工作。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机制,落实残疾人就业扶持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完善养老助残福利服务补贴制度。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精神卫生设施建设,推广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业务。
4.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加强源头治理和社会监督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健全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注重做好极端天气下救助管理工作,创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队伍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提高救助服务质量。
5.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健全财政投入、设施建设、服务项目、实施机制、服务标准和绩效评价。坚持增加供给和优化结构同步发力,以养老机构为依托,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人的兜底性托养,突出养老机构的失能照护、康复护理及助医服务功能,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达到65%。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完善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及老年食堂长效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做强做优助餐体系。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探索常住老年人口同等享有户籍老年人福利政策。
6.提升养老服务供给保障水平。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逐步实现财政资金从补供方向补需方转型,从重床位到重人才转型。稳步推进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银湖街道敬老院及鹿山街道敬老院建设,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城乡社区按照标准集中配套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探索家庭照护床位设立制度,发展“物业服务+居家养老”模式。以农村行政村为单位,加快设立具有日间照料功能的睦邻点,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水平。推进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打造示范型老年友好型社会。
7.实施特殊困难老人关爱行动。重点关注空巢、留守、失能、失智、重残、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群体,实现100%社区探访率。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服务,推行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形成互助和自助的良性循环。探索养老机构失智症照护专区建设,推广“1+1+X”医康养联合体模式,由区级医院领衔,对接区域内多家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为失智症老年群体提供医疗、健康管理和护理指导等服务,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5人。探索建立养老顾问制度,养老顾问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逐步向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延伸。
8.加快医养康养有效融合。依托全市康养联合体建设布局和机制创新,推动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健康照护等康养服务深度融合,形成覆盖城乡医康养服务网络。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合理分担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和家庭有序转接,能力评估、专业服务和照护政策衔接的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康养护服务。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贴等形式兴办医康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康养联合体8家。有力推进医康养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医康养综合型服务人才。
9.激发养老产业市场活力。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打造高度开放、公平竞争、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规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和监督,培育发展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拓宽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的制度化渠道。推进高新技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丰富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开发健康养老产业生态链,发展康复辅具产业,培育辅具租赁市场,促进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