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2021-2025)
2021年9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1)
二、发展环境………………………………………………(5)
三、发展特征………………………………………………(7)
四、总体思路………………………………………………(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战略……………………………………………(9)
(三)主要目标……………………………………………(10)
五、规划任务………………………………………………(11)
(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1)
(二)完善高新产业平台…………………………………(13)
(三)培育壮大产业能级…………………………………(15)
(四)强化科技创新攻坚…………………………………(18)
(五)加快创新成果转化…………………………………(20)
(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1)
(七)支持乡村振兴发展…………………………………(23)
六、规划实施………………………………………………(25)
肥东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肥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肥东新篇章的重要时期。肥东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主要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谋划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全县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蓝图。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肥东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科技创新迈出坚实步伐,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百亿级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703.45亿元,年均增长7.9%;财政收入连跨4个十亿级台阶,实现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6.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7%、9.6%。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三甲、全国百强县”。产业转型显著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省级化学原料药基地加快建设,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全国工业百强县。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8.7∶33.6∶57.7,经济结构正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服务业增加值接近400亿元,连续两年荣获“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县”称号。农业基础更趋稳固,获评“中国无公害蔬菜十强县”“全国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安徽天美食品有限公司获批“国家龙头企业”称号。创新发展显著进步。建成国家星创天地1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双创示范基地5家、众创空间2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合肥)在长临河科创小镇授牌成立,中科大光栅、合工大氢安全检测等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丰乐农化组建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分别达105家、36家。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建设。大力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县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88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总数达到37家。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县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2020年全县登记科技成果209项。
二是科技创新主体加速成长。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达到105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5.74%;2018、2019年分别有2家企业入选合肥市百强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87家企业纳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省、市创新型(试点)企业36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9.4%、居五县(市)第3位。
三是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搭建。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推进长临河科创小镇建设,引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促进尖端技术熟化、产业化,2020年3月,长临河科创小镇挂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积极引导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企业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开展合作,攻克糊树脂性状不稳的核心问题,逐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开发出了空港地面特种车辆高扭矩大速比车桥,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2020年底全县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达124家。加快双创平台建设,全县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星创天地1个。全县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个,均实现零的突破;组建博士后工作站5个。
四是科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制定出台支持自主创新发展政策,并每年修订完善,着力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自2016年开始,扶持资金逐年增长,2020年自主创新支持资金达1025万元。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热情,2020年,全县登记科技成果209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625.31万元,全县有效发明专利786件。
五是科技脱贫攻坚精准实施。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政策,支持普通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和企业的科技人员发挥职业专长,到农村开展创新服务,带动农民创新创业,服务产业和区域发展。通过提供科技资料、创业辅导、技术推广、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科技特派员创新和服务能力。认定不同专业人才为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好产业发展和科技培训工作。建立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关系,实现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持续推进贫困村结对帮扶。建设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家,其中2家被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开展县域结对帮扶,支持霍邱县科技部门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邀请合肥专家到霍邱举办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会,帮助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增强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能力。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科技进步发展不平衡。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相比之下,工业口人才短缺,科研项目不多,支撑力度明显不足;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不强,投入缺乏,人才流失,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产业发展速度、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与先发地区差距不小。二是科技人才紧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人才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具有科技创新领军能力的人才更为稀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人才后继乏人,新老交替出现断层,承担科技项目的主体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引进难度较大。三是科技投入不足。由于科技创新投入见效周期长、风险大,企业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不足;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健全,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创新平台、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数量不多。四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主导产业优势不强,市场竞争力总体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技术创新对外依赖程度偏高;科技中介机构、科技市场发育不足,政产学研之间对接还不够紧密。
二、发展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省成为联结全国几大重要经济板块的战略枢纽,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新发展阶段,聚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进一步强化“一圈五区”发展格局;合肥市着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全力推动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大中城市20强,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肥东县科技创新发展将面临以下主要机遇:
一是长三角一体化等众多国家战略叠加带来的开放合作机遇。“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将加大“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多重国家战略的实施力度,国务院批复安徽自贸区方案,肥东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将由开放腹地变为开放前沿。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下,肥东作为合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东向“桥头堡”地位更加凸显,合肥上海产业园成为合肥上海双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利于肥东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以开放促发展。
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及重大科技布局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加速兴起,现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领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长三角深入推进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聚力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G60科创走廊3.0升级版,合肥市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等建设,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为肥东利用肥东经开区等产业平台和长临河科创小镇等创新载体,参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技创新合作,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培育产业新优势提供良机。同时,肥东科技创新发展还存在挑战:一是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负压前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二是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全市县区产业竞争的态势日趋明显;三是自身发展仍有短板,县域经济体量还不够大、发展动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主导产业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三、发展特征
新发展阶段带来新方位新机遇,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当前,肥东科技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从综合实力看,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16-2018年,经济年均增长8.9%,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48和2.16个百分点。十三五中后期,在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统计数据有效提质,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7年的1017亿元压实到2019年的3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17年的607.7亿元压实到2019年的315.4亿元,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从经济形态看,由工业强县向两业互动转变。2019年,人均GDP达到10502美元,跨过中等收入门槛;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17%,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到57.7%。“十四五”时期,巩固提升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化时代“两业融合”新机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智能新产业、融合新业态、线上新模式,实现由工业强县向多业融合互动转变,构筑发展新动能。
从经济动力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加速兴起,数字经济发展提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重大项目深入实施,合肥市创新发展进入活跃期。肥东县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跻身全国百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和合肥市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布局等机遇,助力创新源动力转化,协同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转化贯穿经济活动全过程,实现动能转换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