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九江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16.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推进非遗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传承、实践情况留存完整的实物和数据资料。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加大对传承人支持力度,探索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工作。加大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力度,扎实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及收徒传艺、技艺培训工作。推动非遗项目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将非遗活态传承融入大众生活、文旅项目和教育课程。

专栏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

1.非遗记录工程。进一步加强非遗理论研究,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真实、系统记录,全面反映非遗相关内容和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加强对记录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2.非遗项目申报工程。支持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庐山纂刻、永修样式雷、永修磨刀李文化等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十四五”期间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个,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人,各县(市、区)分别出版或整理1套非遗研究成果。

3.非遗保护展示基地建设工程。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社区合作,推动非遗馆、传承所(点)、非遗小镇、非遗扶贫工坊等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市级非遗小镇5-10个、建立2-3个省级非遗传承小镇,1-3个县级非遗展示馆(厅)。

4.非遗进景区、进校园工程。2025年,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至少有1项非遗项目;各县(市、区)编撰非遗教材或读物不少于1本,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不少于4次。

5.非遗数字化建设工程。通过分类、分项、分区域管理等方式,建成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涵盖九江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基地(传习所)、项目资金等数字查阅、数据检索、保护、管理、研究的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立九江市非遗数字博物馆。搭建“九江非遗直播平台”,打造“非遗网红传承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zxguihua/huadong/2022-05-03/277.html

收藏此文 赞一个 ( ) 打赏本站

如果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打赏本站

  • 打赏方法如下:
  •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扫描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扫描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