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五”服务业载体
围绕“一区一园、一带多点、镇村示范”的服务业空间布局,市区协力,加快宣城综合保税区及宣传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打造皖东南枢纽型商贸节点及对外贸易桥头堡;积极推进九洲市场等传统商贸载体改造,沿宛溪河打造商务休闲、夜间集市等为特色的水系经济带;拓展国购广场、府山广场、万达广场等大型商圈辐射功能,结合高铁站及水阳江城区段开发,打造若干错位发展的主题楼宇和综合型楼宇,构建以高端商务地产、高品质住宅和新兴复合型房地产为主导的楼宇经济体系;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和基础特色,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物流、卫浴出口基地、绿色家居建材等示范园区、特色旅游景区、美丽乡村试点示范。
(一) 宣城综合保税区
1、载体定位
依托区位交通及港口优势,市区共建宣城综合保税区,发挥“保税+”平台功能,探索“区内带动区外、区外支撑区内”的内外协同发展模式,联动宣城高新区、巷口桥铁路港区、水阳江宣州港区、临空产业园,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2、产业功能
宣城综合保税区打造以保税物流服务为核心,集保税仓储、内陆口岸、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商务区;临空产业园依托芜宣机场,发展临空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养贤空港小镇;水阳江宣州港区和巷口桥铁路港区共同推进公铁水联运中心建设,加快智能装卸码头工程建设,融入长三角物流体系。
3、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加快推进宣城综保区、建设省级跨境电商园区的申报和建设。围绕保税区积极发展检验检测、展览展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国际供应链物流等服务业态,发挥“保税+”平台功能,探索“区内带动区外、区外支撑区内”的内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检验、认证机构,打造接轨国际的高端服务平台。积极对接中国(合肥、南京、上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促进与芜宣机场长三角航空货运枢纽、铁路物流园区和空港物流中心联动发展。
高标准推动港口物流区建设。推动水阳江宣州港二期建设,建设现代化数字港,打造对接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临港经济区。推动巷口桥铁路港的扩能及疏港铁路建设,实现铁路与港口高效衔接,推进港站一体化。依托芜宣机场、宣州综合码头、巷口桥铁路物流中心,加强与南京碌口机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宁波舟山港等企业和部门合作对接,建设公铁水联运智慧物流中心。
打造养贤空港小镇。临空产业园依托芜宣机场,发展临空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养贤空港小镇。围绕智慧物流产业,延伸产业链,打造空港物流园区、临空服务区及商务经济区,发展智慧物流、电子商务、餐饮住宿、旅游观光、会展展览等产业,构建集“展、贸、游”为一体的空港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商业综合体,完善各类学校、医院等生活服务配套,促进人口集聚,构建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区。
强化先行先试及协同发展。积极梳理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分工,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标准化清单,在宣城综保区等符合条件的区域和领域先试先行。积极承接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产业外溢,建设发展全球超级港产业新城,联动发展航空航运、高端装备、加工贸易、跨境电商、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和健康文旅等产业,共同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和通道的建设和一体化建设,推进两地协同发展。依托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卫浴家居产业基础优势,探索“注册统计在自贸区,生产经营在宣州,企业享受自贸区政策”的发展样本。依托东京超级港,积极拓展物流、电商及大健康产业。
(二) 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1、载体定位
依托皖苏浙交汇区域的区位优势,聚焦“羽绒+”,以智能制造和生态宜居为引领,全面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示范区,构建全国智产物流示范基地、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及国际化智能生态宜居区,配套建设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时空复合的24小时城区。
2、产业功能
打造“2+2+3”产业体系,突出羽绒产业及农产冷链2个产业集极核,发展以能源环保、新型材料、智能装配为主的智能制造及以冷链运输、智能物流、会展展示为主的物流仓储2个重点方向,发展电商运营、创新服务、文创健康3个延伸方向。
3、主要任务
依托现有基础发展智慧物流仓储。推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多元化发展,建设现代农副产品大宗交易中心,进一步配套建设仓储物流、信息发布、农产品加工交易、名特优农产品展销等功能,形成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展示交易”的多种功能叠加。打造智慧水果产业园,促进果品定制化生产。加快国际物流产业区建设,打造智慧物流集散中心,引进仓储优化、智能调等智慧物流技术,加快应用供应商库存管理、配送中心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快速反应等技术,实现区内企业的快速分拨、云仓配送以及云商管理等功能。
促进羽绒产业智慧转型。围绕“羽绒+”产业,加强研究设计、检测检验、展览展销等服务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延伸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引进和培育研发机构,不断完善产学研转化生态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化以“双创”为重点的创新服务功能,带动南区羽绒及传统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化提升,构建区域双创高地。
产城融合培育创新服务及文创健康产业。通过加强公共空间及文化空间营造,结合西大门商业综合体、体验式商业、文房四宝小镇及配套康养公寓及教育机构引进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商业、文化氛围,全面构建国际化的生态宜居区。促进园区人口集聚。梳理生态河道,打造游船路线,挖掘特色水乡文化,构建湿地景观特色。围绕文化、生态资源培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康养保健产业。
大力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百汇商贸物流园、电商总部核心区等新兴载体建设,加大高端物流和商贸服务企业招引力度,培引互联网物流、冷链、电商等集成化新兴平台,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品牌推广、售后外包、信息安全等服务发展。
(三) 宛溪河水系经济带
1、载体定位
突出“商贸、人文”主题,聚焦九州市场及其周边区域推动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结合宛溪河山水文脉加强特色集市、水上旅游精品项目打造,加快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拓展滨河商住功能,打造夜间消费、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商办一体的宜居宜游滨河新空间。
2、产业功能
发力夜间经济、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推动现代商贸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聚焦绿水商文,依托传统文化与历史脉络,增强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发展融合度、包容度、美誉度。结合城区更新,加强滨河商住体验,综合提升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社区服务水平与能级。
3、主要任务
沿宛溪河滨水空间廊道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结合宛溪河两岸古城夜市发展历史,从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生活配套三大维度出发,以九州大道、九州市场及周边区域为重点,搭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等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夜消费主题场景,提升夜间交通服务、完善市容环境、加强风险防控,降低夜间出行成本,将公共服务从白天模式转换到全天候模式,强化宣州城市发展软硬件实力与综合配套能力。促进“流动夜市”建设,支持九州市场发展“宣州风味”特色饮食,引入深夜食堂等发展模式,推动打造夜间经济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加强夜购夜品宣州体验。推动春归路步行街等特色步行街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刷脸消费、便捷泊车、智能导视、5G直播灯会等智慧街区功能建设,完善餐饮休闲、时尚消费等服务体验。通过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双重结合,将夜间生活逐步转化为宣州城市发展的普遍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