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成化软磁元件和器件、复合软磁材料等关键技术
高端稀土磁材 • 钕铁硼永磁 • 细晶粒尺寸、分布均匀的钕铁硼磁材粉料
• 低重稀土钕铁硼永磁体、高矫顽力钕铁硼永磁体、高丰度稀土钕铁硼永磁体等材料,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风力发电、先进轨道交通、智能消费电子产业等高端技术领域
• 钕铁硼磁材烧结制备工艺技术、热压钕铁硼磁材制备工艺技术、钕铁硼磁材表面防腐处理技术、高丰度稀土规模化利用技术、重稀土高质化利用技术等
• 第四代永磁 • 稀土铁氮、稀土铁碳系列磁材原料
• 新型第四代高性能稀土铁氮、稀土铁碳系列磁性材料
• 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硅钢 • 上游材料 • 热轧原料卷、一次冷硬卷、二次冷硬卷等取向硅钢原料卷
• 下游应用 • 面向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重点主要领域,重点发展高磁感强度、铁损低的硅钢产品
• 面向国防军工、电子高科技、无人机、飞行器、机器人及中高频率电子通信等主要领域,重点发展极薄取向硅钢产品
• 突破连铸薄带直接冷轧工艺等取向硅钢短流程生产技术
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 • 非晶软磁 • 优化不同组分母合金原材料,提高材料非晶形成能力
• 面向非晶变压器、非晶电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非晶传感器等设备需要应用的铁基、镍基、钴基非晶软磁材料
• 非晶软磁合金材料快淬、超宽超薄非晶软磁薄带等技术
• 纳米晶软磁 • 晶粒尺寸在纳米范围、尺寸均匀的铁基非晶合金材料
• 高磁导低损耗超薄纳米晶带,高频、多功能纳米微晶软磁材料,面向无线充电、光伏逆变器等新兴产业
• 高品质宽幅超薄纳米晶带材的连续化技术、纳米晶软磁材料快淬技术、超宽超薄纳米晶软磁薄带等技术
磁材装备制造业 • 磁材生产设备 • 磨料设备、成型压机、磨加工设备、非晶制带机、真空烧结炉设备等高性能磁材生产设备
• 磁性测量 • 磁滞回线仪、软磁材料矫顽力测量仪、软磁材料磁导率测量装置、永磁体偏角测量仪、透磁率测量设备
• 材料检测 • 激光粒度分析仪、X荧光分析仪、粉碎混合度分析仪、磁粉探伤仪等材料检测设备
• 装备技术 • 可提高磁材制造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等的关键技术,升级磁材制造装备过程中的自动化、数据化、网络化程度
(三)发展路径
2021-2022年:大力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加速产品和技术升级拓展进程,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借助马鞍山市及周边丰富的磁铁矿资源和宝武马钢、金星钛白等企业的原材料资源支持发展上游原材料产业,依托鑫洋的永磁铁氧体预烧料,新康达的软磁颗粒料、合金粉料,中钢天源的四氧化三锰,康克科技回转窑制粉技术,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分选技术,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设计,丰富产品种类,推动产品向模块化和高端化延伸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升级不断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马鞍山市磁性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大力扶持本地磁性材料企业。推动优势团队与外资本合作成立子公司。针对现有骨干磁性材料企业,积极引导进行产品升级与拓展;针对具备一定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现经营状态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磁性材料企业,“一对一”解决企业困难,搭建磁性材料专业人才对接平台,设立磁性材料产业专项基金,建立“帮扶-反哺”机制。打造3-5个马鞍山市优质磁性材料品牌,在产品层级、绿色程度、企业知名度、下游应用领域等方面逐步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聚效应。
2023-2025年: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明显行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推动产业升级
依托现有的磁性材料企业,做精做强产业链中游,进一步挖掘细分特色产品领域。一是充分利用产业链下游宝武马钢的装备制造和市场容量,拓展磁分离(磁选)、磁驱动(传动)、磁电机、磁力机械等在矿山、钢铁、机械、交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城市中的应用。二是面向南京、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磁性材料下游应用优势,加强区域沟通合作。依托安徽马鞍山雨山经济开发区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园,锚定磁性材料上下游产业,坚持“靶向施策”,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打响磁性材料特色产业园品牌。三是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围绕奥克斯、格力等应用企业,依托钢铁产业集聚优势,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应用领域先进结构金属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和高端金属复合材料。围绕马鞍山市和周边地区关键电子材料产业优势,着力突破共沉淀法铁氧体、布里兹曼法单晶铁氧体、溅射法非晶铁氧体、雾化法非晶合金粉末等关键工艺,高频大磁通密度低功耗铁氧体制造技术、低熔点稀土合金晶界结构调控技术、超细粉体制备及成型技术等磁性材料制备工艺,确保磁性材料供应的主动权。
联合中国长三角区域磁性材料行业协会、浙江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协会,依托中钢天源、鑫洋永磁、中马磁能、新康达磁业等企业发展基础,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马鞍山市转化和应用,形成产学研项目和人才集聚效应。着手建设磁性材料科研与产业化平台,借力平台对接高科技产业化落地项目,积极拓展磁性材料高端市场,衍生选材、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发展。针对磁性材料布局“研发、生产、应用”三大环节,向上大力支持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努力实现高端产品和关键技术突破,向下积极拓展磁性材料应用领域与场景,在产业链完整度与科技含量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形成明显行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生态,逐步提高区域竞争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特色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全面实现马鞍山市磁性材料产业高端发展。
五、空间布局与载体
(一)空间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围绕马鞍山市磁性材料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按照“集约集聚、特色发展、协同联动、开拓发展”的布局原则,以产业链为基础和纽带,推进关联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着力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和安徽省等地发展。立足现有磁性材料产业集聚区的资源禀赋和开发现状,马鞍山市构建“一核多点”的发展格局,即以雨山区和经开区为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引领,各区县磁性材料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的空间布局。
图 2马鞍山市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二)主要载体
雨山区、经开区——以打造马鞍山市磁性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引领区为抓手,重点发展磁性材料产业中游制品和生产配套等关键环节,同时强化科技投入及研发平台建设,打造全市磁性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市磁性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当涂县——围绕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技术改造和品牌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与雨山区磁性材料产业载体形成有效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