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安徽全椒经济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12.2 完善重大载体平台

  12.2.1 构建园区服务平台

  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公共管理服务中心作为相关服务部门的集中办公场所,帮助投资者全程办理入园所需的工商、税务登记、项目立项、规划、国土、林业、水利、环评、安评、建设等相关手续;为整个园区提供综合商务办公、物业管理、工商、税务、银行结算等配套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餐饮、保洁、泊车等后勤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业污染控制、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促进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

  信息沟通平台。建设银企信息沟通平台,为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集中办公地点。通过银企信息沟通平台,营造高利的信贷条件,加强银行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接,增强信贷吸引力和成功率。

  废物交换平台。利用循环化改造的契机,组建园区废物交换平台,对园区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进行及时高效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达到信息共享,互相调配,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达到节约资源和循环化改造目标。同时借助该信息网络,向园区企业提供国内外先进的产业信息政策动态、市场咨询以及各种会展信息,促使园区企业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

  12.2.2 完善公共研发平台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安徽分院。依托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强大科研能力,主要围绕家电及附件(冰箱、空调压缩机等)、汽车及其零部件、电池、家电检测试验设备、电站励磁设备、特种电源设备、电磁检测设备、粉末油漆涂装生产线、粉末涂料、油漆涂料、聚酯树脂等开展研发、检测认证业务。

  安徽省中小功率柴油机工业设计中心。依托全柴技术中心,促进园区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研发、检测、检验设备以及人才、信息、渠道共享,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快园区内共性、关键中小功率柴油机技术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可控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科研投入,增置先进检测检验设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智能成套装备(电器、新能源汽车)工业设计中心。依托安徽擎天伟嘉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智能成套装备(电器、新能源汽车)工业设计中心,开展相关研发和产业化,每年组织攻关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的技术研发水平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水平。

  “国家 02 专项”研发、生产基地。依托南大光电成功获批滁州市唯一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联合科研机构攻关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博泰电子、艾佩科、秀朗新材料、科利德等一批企业,逐步形成“国家02专项”研发、生产基地。

  12.2.3 落实专业孵化平台

  滁州一号产融孵化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全椒县政府与滁州博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滁州一号厂融孵化中心,营造创新创业共享空间,提供创业空间服务、科技企业孵化、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检测技术及设备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配套服务等。同时开展互联网信息咨询服务、企业上市咨询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颐高市级众创空间。依托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市级众创空间,推动建设集网货交易、企业孵化、物流配送、产业服务、综合配套等多功能、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构建“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智慧社区”相融合的产业平台。

  12.2.4 建设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开展成果转化的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加大对先进发达地区相关行业领域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与智能制造展示培训中心连体建设,建设产业教育基地、专家楼、高级人才公寓等项目,加大智力引进力度,缓解园区人才紧张局面。

  智能制造展示培训中心。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宣传、策划和营销进行功能配套,并与工业观光休闲相结合,提供体验式服务。

  12.3 建设活力城市新区

  12.3.1 完善园区规划体系

  加强“多规融合”,紧密衔接全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开发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无缝对接,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科学谋划开发区专项规划编制和修编,优化完善园区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12.3.2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突出“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理念,坚持以产兴城,平衡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需求。优化一区两园功能布局,统筹工业、服务业、居住、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合理配置各类功能区比例。增强居住和生活功能,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强化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融合互动。加快餐饮、娱乐、休闲、保障性住房、邻里社区、农贸市场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谋划生产要素市场等商贸设施布局。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加快推进园区低效闲置用地的“二次开发”和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改善城乡环境。

  12.3.3 推动创新园区建设

  充分发挥园区载体的资源承接、功能支撑和项目高地的重要作用,坚持特色化发展、差别化竞争,打造更多与开发区发展相适应的载体平台。积极推动开发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鼓励更多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创业中心、省级博士后试点单位、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谋划建设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创新型人才引育,强化人才保障机制,营造创新要素集聚环境。“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创新载体不少于6家;建成专业孵化平台、科技中介平台、创新服务平台分别不少于2家。

  第13节 加快基础配套建设,提升园区公共服务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以发展需求为目的、以提升园区品质为出发点、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产城融合配套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完善交通、水利、环保、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园区宜居宜业环境。

  13.1 完善基础设施支撑网络

  13.1.1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

  路网工程。推进实施园区路网建设,构筑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的“主次分明”的主骨架道路系统;持续推进道路提升改造,完善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网络,确保开发区硬环境再上新台阶。

  静态交通设施。结合园区发展的实际,在人流、车流汇集点,在综合服务区与园区临近的地块,在规划建设的大型文化休闲购物广场内,建设停车场、公交站场及保养场。其它商业金融、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附近,均应配套建设足够的停车场(库)。规划建设1-2处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1处加油站或公共充电设施。

  13.1.2 提升给排水设施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