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深化产业平台建设。紧抓“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浙江省“四大”建设、丽水“双招双引”、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等发展机遇,依托缙云黄帝文化、婺剧文化、石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按照集群、集聚、集约发展要求,打造山海协作文化产业园、壶镇运动康养休闲基地、缙云文体休闲产业园、石艺文化创意园、缙云黄帝养心谷、缙云红色文旅基地、自然闲养度假区七大平台作为推进缙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建设内容涵盖特色文化旅游、创意休闲体验、影视文化体验、非遗展示体验、运动康养、电子商务、文化会展、研学旅行、高山度假等多个方面。
做强节庆会展产业。做大缙云轩辕祭典活动,继续做强做活缙云清明节民祭、重阳节公祭活动,加强文化创意,引入缙云美食节、婺剧演艺活动,加强缙云轩辕祭典活动的综合吸引力,提升黄帝文化品牌知名度。谋划发展影视节庆活动,以仙都影视基地为基础,以仙都外景拍摄基地为载体,策划举办一年一届仙都影视文化节。定期开展婺剧演艺大赛,鼓励精品婺剧创作,创意创新婺剧脸谱、婺剧剪纸、婺剧音像制品等婺剧文创产品,促进婺剧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依托缙云的各项体育赛事、户外运动,策划主题体育活动,创新发展体育运动节。
做大文化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文教用品、运动休闲装备、舞台及装饰灯具、印刷包装等文化制造业,力争将缙云县打造为浙西南文化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一方面,推进文教玩具与幼教融合、运动休闲车与赛事融合、灯具与影视家居融合、印刷包装与数字科技融合,多渠道推广与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提高工艺水平,支持企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造,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创新项目,淘汰相关落后工艺。另一方面,加强缙云经济开发区、丽缙产业园等平台空间整合与预留,引导文化制造企业进驻,依托一批文化制造、运动休闲等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内部专业化分工与配套协作,充分发挥企业集聚的协同效应,不断扩大文化制造产业规模和竞争优势。
六、推动旅游提质增效,高标准打造旅游大县
充分发挥丽水市首个5A级景区优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建设,打响“缙情游”区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知名度。
(一)打造“缙秀风景”特色美景
推出一批旅游景区。持续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推动现有景区提档升级。强化丽水全市首个5A级旅游景区品牌优势,以仙都景区为核心,构建“1+3+5”大仙都发展格局。重点实施仙都景区提质扩容,提升黄龙、大洋、岩门“三大景区”和狮子岩、石门、唐葛岭、大岩洞、小仙都“五个飞地景点”,全面提升龙头景区品质,提升龙头景区吸引力。
表6-1 缙云大仙都景区提质扩容项目
大仙都景区
“1+3+5” 项目名称 提升策略
一个
核心景区 仙都景区 1.鼎湖峰游览区:对现有的游览系统进行改造升级,突出黄帝文化;加强绿道景观设计,打造一流景观品质;升级景区索道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体验。2.倪翁洞游览区:拓展景点游览区范围,围绕“石窟群、老鼠偷油、倪翁洞”形成三大游赏板块,增加游览接待设施。3.小赤壁游览区:增加服务设施,优化景区景观品质。4.朱潭山游览区:对四季花田进行改造,结合黄帝文化,打造黄帝炼丹百草园,并增加游览接待设施。5.芙蓉峡游览区:完善游步道,增加游览接待设施;新建入口停车场;对现有滩林进行植被梳理、增加体验型风景游赏项目。6.九曲练溪游览区:加强水体保护,对现有溪岸滩林植被进行梳理,营造自然野趣的溪滩风光。
三大
辅助景区 黄龙景区 1.黄龙禅寺:重点对其进行研究、优化和修葺,按照国际化标准对区域景点进行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对照翻译,加强寺庙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等;2.黄龙山:保护现状景观,开展风景游赏活动。优化奇石周边植物配置,改造提升林石品质,提升景点内涵。利用奇石及周边山林开展野外定向竞技活动。
岩门景区 1.在保持自然石山景观原貌前提下,建设登山游览步道,设置观景平台;2.建设游览步行系统,连通历史文化景点,对现有村落进行改造、开展文化旅游接待,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增加游览设施,新建停车场。建设服务接待设施。
大洋景区 1.重点建设凌霄天池奢养度假村、大洋天池生态避暑度假村两个度假村,打造高端度假区。2.亚高原康养小镇:面向康养市场,推出理疗康养、森林康养、溪谷康养、旅居康养产品,力争打造长三角知名的亚高原康养小镇3.云鹃花海游览区:完善登山游赏步道体系与景点建设。
五个
飞地景点 狮子岩 重点建设狮峰奇石观光区、乡村风情体验区、岭方头山水生态度假区和高山森林运动区四大区块及绿色自行车道等旅游项目。
石门 充分利用乌大岩-马鞍山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结合果蔬采摘,建设户外运动基地。
唐葛岭 完善基础设施工程,保护苦槠古树林的整体自然环境;开展珍稀植被生态科普考察游览活动;建设登山游览线路。
大岩洞 依托寺院宗教文化,结合仁岸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打造乡土风情、休闲产业和民宿集聚区。
小仙都 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结合自然田园风光、特色村落建设休闲农业,发展民宿、果蔬采摘、民俗体验等旅游项目。
打造一批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缙云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发展康养度假、温泉度假和休闲度假产业。加快推进国家气象公园、新建“康养600”小镇建设,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和运动康养基地。谋划推进前路乡温泉资源开发,积极引进大型文旅主题乐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发展温泉度假产业。加快西寮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建设进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招商服务,打造城市休闲养生度假产业。谋划建设大洋山区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打造山地休闲运动目的地、高山清凉湖泊康养旅游度假区。
提升一批美丽村镇。推进全域乡村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巩固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力争到2025年底,所有乡镇均达到美丽城镇要求。推进新时代乡村生活环境提升、美丽风景线建设,开展省级美丽河湖创建,精品化打造昆洪千亩麦田、前路南弄最美水稻田园、大佑云天美丽田园等省级美丽田园,构建美丽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县景区化,凸显城乡魅力。
(二)培育“缙云味道”特色美食
做实“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工程。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以投资新建、改造提升等形式,建设1个“诗画浙江•百县千碗”文旅美食园或美食商业街,3-5个“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特色美食店。推动“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进景区、饭店、院校、机关食堂、高速服务区等公共服务场所,提升“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的覆盖范围。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主题活动,让“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走进千家万户,“诗画浙江•百县千碗”品牌深入人心。
发展一批缙云地道小吃网红打卡地。以缙云烧饼、缙云麻鸭、土蜂蜜、南乡馒头、缙云爽面、缙云梅干菜、后巷黄酒等为依托,鼓励并支持缙云地道美食商家利用直播推广引流,发展成为地道美食打卡胜地。结合好溪景观带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打造具有文化消费、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业态的特色美食集聚区。在仙都景区开发夜间经济,打造特色商业街区,设置“有缙道”特色小吃体验店。定期举办缙云美食节、缙云烧饼节、美食展览会等“寻味”活动,为居民及游客营造一个体会本土文化、领略仙都风光、品尝特色美食的“沉浸式”打卡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