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庆元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稳步提高。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高质量完成省级慢病示范区复审工作,争创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规范化诊疗和管理工作,促进慢性病家庭随访与诊间随访有效融合。到2025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以上。

  (3)提高卫生综合保障处置能力。继续加强公共场所、核与辐射、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等领域的危险因素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优化调整急救点布局,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乡镇卫生院、景区等区域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备。到2025年,院前急救单元配备达到每2万常住人口配备1辆救护车的要求。做好大型集会活动和人群密集场所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和处置事件的发展,增强市民公共卫生安全感。

  3.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1)优化生育服务保障。加强人口发展态势及生育形势分析,做好人口监测和预警、预报,确保全员人口数据库信息准确率、完整率达到95%以上。鼓励按政策生育,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健全计划生育家庭扶助保障体系,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计划生育公益金等制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展人口均衡发展、健康发展促进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2)加强出生缺陷防治与妇女儿童健康综合服务。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测与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整合,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从备孕至分娩的全生育过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构建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建立多样化、多层次、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实施庆元县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高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常见病及“两癌”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提升儿童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服务的连续性。到2025年,产前筛查率达到90%以上,城乡妇女“两癌”检查项目人群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专栏7: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妇女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加强妇女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妇女健康权益保障。普及妇女生殖健康知识宣教,针对妇女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妇科疾病和“两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常见妇科病和“两癌”发病情况的监测与流行病分析,努力降低常见妇科病和“两癌”的发病率。强化相关卫技人员培训,做好“两癌”可疑病例跟踪随访工作。积极推广产后盆底康复筛查工作,提高女性生殖健康服务水平。

  儿童保健服务工程:加强儿科资源投入与服务能力建设,充分考虑我县现有儿科医疗资源分布特点,结合分级诊疗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构建职责明确、有效分工协作的儿科诊疗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县域内儿童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或儿童专病中心,提升我县儿童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依据儿童健康水平及主要健康问题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加大婴幼儿照护健康知识宣传,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酌情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种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供给,推进学龄期儿童的健康监测工作与合理营养促进行动,提升儿童体质健康水平。

  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按照母婴设施标准,开展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化建设,县级医院全面配置标准母婴室,推进流动母婴室建设。建设婴幼儿照护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婴幼儿照护技能实训基地和指导中心,加强家庭育儿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乡镇(街道)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建立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备案登记、信息公示、综合监管、质量评估等制度,对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对托育机构保教质量实施评估和监测,基本形成政府示范、市场充足、社区支撑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3)提升健康养老服务水平。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构建贯通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的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支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康复科、安宁疗护病区,增加老年照护、安宁疗护等床位供给,提升老年健康服务与指导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养老床位转换、分级照护等制度,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工作。

  强化老年健康服务支撑。完善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支持政策,健全部门联动体制机制。加快卫生健康基础设施、服务流程、信息技术等适老化改造,创建老年友好型卫生健康服务环境。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互联网+”与智能化建设,依托线上康养平台,拓展数字康养服务,实现老年人线上诊疗、健康服务呼叫、养老服务呼叫等便民一键服务。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实施老年人疾病预防、筛查、干预民生实事项目。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

  专栏8: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县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均设置老年护理床位,同时逐步增加康复护理功能,新建或改建适量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按规定变更登记及备案后提供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多类型医养结合机构,并优先支持集团化、连锁化发展的医养结合机构。

  (4)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促进服务。加强符合青年人群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开展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持续提升我县青年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实施中小学口腔保健服务和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项计划,强化青少年肥胖干预。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明晰县域内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健康监测状况等,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权益。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和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畅通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通道,开展家庭医生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和随报早报、信息共享制度,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专栏9: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项目

  完善家庭、学校与医疗卫生机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开展教室采光、课桌椅常态化卫生学监测,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开展近视预防、科学矫治健康宣教,引导学生建立用眼卫生习惯,坚持眼保健操制度。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4.推进中医药服务传承创新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浙西南中医养老护理康复中心新建项目,建成一个集产业、旅游、养生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机构和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通过寻求长三角内高校共建、专科联盟等方式,助推县中医医院提质升级。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重点扶持、培育中医骨伤科、儿科、妇科、康复理疗等学科发展。完善基层中医馆标准化建设,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基础。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础设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