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1.5气候特征

  龙泉市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春早夏长、温暖湿润。因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基本呈垂直分布,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海拔800米以下区域属凉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海拔800米以上区域近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1.1.6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龙泉市共有高等植物1800余种,其中苔藓植物66科170属368种;蕨类植物37科74属196种和7变种;野生种子植物164科666属1333种、13亚种、112变种和6变型。木本植物103科357属1105种(含种下分类群),全省3/4以上的种类有分布。其中,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又名钟萼木)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福建柏、金钱松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大型真菌256种。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片区)享有“华东地区古老植物摇篮”的美誉。

  (2)动物资源

  全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6大类1261种。其中,两栖类33种;爬行类动物49种;鸟类121种;兽类64种;昆虫类982种;鱼类12种。其中,黄腹角雉、云豹、穿山甲等7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蛇雕、猕猴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6种。

  (3)古树名木资源

  龙泉市共调查古树名木5375株,隶属41科,85属,128种(包括变种),其中100~299年生的三级古树3559株,300~499年生的二级古树1434株,500年生以上的一级古树382株。全市散生古树2578株,古树群129个。龙渊街道、查田镇的两株樟树,树龄在千年以上。

  1.2社会经济条件

  1.2.1历史沿革

  龙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属永嘉郡松阳县,建置龙渊乡。唐武德三年(620年),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龙渊乡为龙泉乡。唐乾元二年(759年),建立龙泉县,县治地黄鹤镇(今龙渊镇)。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诏天下县镇凡有龙字者皆避,因改名为剑川县。宋绍兴元年(1131年),复名龙泉县。宋庆元三年(1197年),析龙泉之松源乡及延庆乡部分地置庆元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庆元县并入,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庆元县。

  1949年5月13日龙泉解放。1958年11月,庆元县并入。1973年7月,复建庆元县,至1975年8月,龙、庆二县始分署办公。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泉县设立龙泉市(县级),仍属丽水地区行政公署。

  1.2.2行政区划与人口

  龙泉市下辖4个街道、8个镇、7个乡。其中四个街道为:龙渊街道、西街街道、剑池街道、塔石街道;八个镇为:八都镇、安仁镇、小梅镇、查田镇、上垟镇、锦溪镇、住龙镇、屏南镇;七个乡分别是宝溪乡、竹垟乡、岩樟乡、城北乡、道太乡、龙南乡、兰巨乡。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8847人,其中,男性147065人,女性141782人,男女性别比103.73:100。

  1.2.3国民经济状况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7.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51.13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79.84亿元,增长5.7%。产业结构比为11.0:34.7:54.3。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4.64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73元,同比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76元,同比增长8.6%,增速位列丽水市第二位。

  1.2.4交通状况

  龙泉是浙西南交通枢纽,丽龙、龙浦和龙庆高速公路通车,龙泉市已全面融入长深、京台全国高速网,进入了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省“四小时交通圈”,融入了以义乌为中心的“三小时市场经济圈”,挤入了温台沿海的“两小时黄金海岸经济圈”,市内高速84.25公里,与51、53、54省道从东、西、南、北通向境外,还有8条乡村道与毗邻县相连结,形成对外交通的主干架。2020年9月,衢宁铁路龙泉市站的正式投用,彻底改变了龙泉没有铁路的历史,将使龙泉市高质量绿色发展迈向新的快速车道。截止到2020年年底,龙泉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50.34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86.68公里/百平方公里,94.83公里/万人,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100%。

  1.2.5旅游状况

  龙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品质总体较高,境内有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7个、2A级旅游景区1个、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多个。以凤阳山、披云山、昴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剑瓷文化、大窑龙泉青瓷古窑址、安仁永和桥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内涵丰富、底蕴深厚。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24.40亿元,其中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80亿元。

  第二章 “十三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龙泉市林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厉行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紧紧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智慧林业的建设要求,构建全国生态新高地、林改新高地、产业新高地、智慧新高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提升,林业产业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绿色基础。

  2.1“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三五”以来,龙泉市林业扎实推进林业各项工作,截止2020年,龙泉市林地保有量397.29万亩,森林保有量385.58万亩,森林蓄积量2063.4万立方米,林木蓄积量2166万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6.46立方米/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4.42%,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面积173.15万亩,占林地面积比例为43.48%,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面积19512亩,实现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内,松材线虫病疫木市域清零;林业综合改革方面,实现林地流转面积114万亩、林地经营权流转证面积6.6万亩、林权抵押贷款5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1亿元;林业产业方面,建设油茶、香榧、毛竹林、林下经济、容器苗等各类产业基地28.3万亩,竹木加工产业发展迅猛,竹木电商成倍增长,实现林业行业年产值109.31亿元,其中竹木加工产值59亿元。智慧林业方面,全市林业信息化率达到97.4%,高出全国县级林业信息化率44个百分点,两获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十佳县级单位。

  “十三五”期间,龙泉市林业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综合改革、林业产业建设、智慧林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林地保有量、林木蓄积量、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等部分指标较“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有差距,“十四五”期间,龙泉市林业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重点推进美丽森林、富民森林、活力森林、康养森林、可视森林和平安森林建设,为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助力“龙泉复兴”夯实绿色基础,书写龙泉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表2-1 “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情况评价1森林覆盖率≥82.50%84.42%完成2林地保有量≥397.90万亩397.29万亩未完成3森林保有量≥377.60万亩385.58万亩完成4森林蓄积量2500万立方米2063.4万立方米未完成5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6.63立方米/亩6.46立方米/亩未完成6重点公益林面积171.50万亩173.15万亩完成7重点公益林占林地面积比例≥43.00%43.48%完成8湿地保护率≥98.90%100.00%完成9林业行业年总产值110亿元109.31亿元未完成10林下经济产值30亿元52.33亿元完成11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0亿元11.21亿元完成12林地经营权流转证面积2.7万亩6.62万亩完成13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成17个17个完成14城市林木绿化率≥85.90%84.90%未完成2.2林业发展主要成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