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 “ 十四五 ”规划

  三区:即西部、南部和北部发展片区。西部发展片区,包括老竹、丽新两个民族乡镇,依托民族、生态等优势资源,借助高铁设站机遇,打造东西岩高铁新城、畲乡风情经济区。南部发展片区,包括峰源乡及与大港头镇山地连绵区域,依托大山峰森林公园打造南部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康养600基地,打造避暑养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高山旅游度假型基地。北部发展片区,包括雅溪、太平、仙渡、黄村等乡镇及岩泉街道部分区域,依托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水果和高山康养,打造“红+绿”融合发展区。

  三、发展重点

  立足莲都实际,着力构建形成与现代生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5+4+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

  (一)聚力打造五大支柱行业

  1.生态旅游业

  发展目标:突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以资源统合为牵引,以创新驱动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全国康养旅居慢生活目的地、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全区实现旅游业增加值58亿元。

  重点举措:

  (1)实施全域化、国际化、智慧化、品质化战略。高起点创建具有引擎效应的丽水古堰画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带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东西岩风景区的品质提升,加快太平巨溪三岩寺景区、“丽水之眼”南明湖商旅度假区、天堂山景区、大峰山森林康养度假区等开发,对接全省“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百千万)”工程,围绕名山、水系、人文、古村梯度创建若干个4A级景区。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营销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传统旅游业向智慧旅游业转变。更新发展理念,从“休闲环境”建设向“休闲氛围”营造转变,从“服务游客”向“服务全民”转变,通过全域化、国际化、智慧化引导,最终实现旅游品质提升,建成具有国际水准、智慧引领的全域休闲度假型城市。

  专栏3 丽水古堰画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完善莲都旅游集散中心、莲都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点)、服务驿站、全域全景图、全景导览图等配套建设。继续推进景区城、景区镇及万村景区化创建等旅游项目建设,完善全域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开元曼居度假酒店、画乡大酒店、石牛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提升一批主题村落和体验型农家乐民宿;推动市场促进和营销升级,全方位开展莲都“秀山丽水画乡莲都”系列品牌营销推广活动;深入推进“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完善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及其他联合执法机构。

  丽水古堰画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以古堰画乡为核心,依托碧湖平原山地森林、乡村田园、湖泊等独特的平台游度假区假资源,开发休闲度假产品、文化旅游品牌,推进公共服务、人文环境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作,促进和引领全市旅游行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养型转变,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2)丰富生态旅游业态、产品。实施“旅游+”赋能,深化农旅、工旅、文旅、康旅融合,加快灵康-杏福康旅项目、郎奇-白桥康旅项目等具有引爆效应的大花园旗帜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高星级酒店、“丽水山居”特色精品农家乐民宿等旅游度假业态,创成碧湖诗画田园、老竹-丽新畲乡风情等1-2个农旅融合集聚区,打造一批集农业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教育研学、食宿娱乐于一体的乡村主题公园、创意农场、主题农场。菜单式编制康养度假、艺术文创、乡愁体验、亲子游学、户外运动等旅游精品线路,场景化打造“瓯江行旅图”“处州风华录”“江南秘境乡”“古堰画乡印象”等经典旅游产品。

  (3)完善生态旅游服务体系。全域推动景区景点“微改造”,开展古堰画乡景区“微改造”省级试点。推进通景公路和旅游风景道建设,推进洪渡出口至巨溪、老竹、丽新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与两龙高速碧湖互通至丽新的公路相连接,实施古堰画乡、东西岩、三岩寺三大景区连接工程,进一步完善绿道网络。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旅游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4)加大旅游宣传推广。紧扣“长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疗休养市场,融入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协作区联盟、中国长寿之乡绿色产业联盟等区域合作平台,持续打响“莲都有艺思”旅游目的地品牌,开展精准营销。高标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创新一批主题节事活动,打造一批国际赛事,提升塑造莲都旅游形象。

  2.现代金融业

  发展目标:立足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莲都区作为全市金融中心的优势,抓住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有效打通金融助推两山转化通道,吸引金融要素回流集聚,打造绿色金融、农村金融、侨资金融等绿色金融体系,实现经济与绿色金融互动双赢。到2025年,力争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4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力争突破65亿元。

  重点举措:

  (1)推动金融机构增量提质。重点引进业务差异化明显且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金融机构,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向乡镇延伸,大力支持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建立市区一体、深度合作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共同体,规范培育壮大一批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等地方金融组织。积极引进华侨入股的金融机构,打造华侨特色财富管理中心。

  (2)丰富金融服务业态。争取开展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一批“金融服务驿站”,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定制化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技改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开展融资租赁、股权、无形资产、碳汇交易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发行绿色债券。支持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跨境货物、服务贸易提供支付、结算、融资服务。支持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跨境货物、服务贸易提供支付、结算、融资服务。培育企业上市梯队,争取3家企业上市挂牌,提升直接融资的能力。发挥国资平台并购重组业务的作用,支持规上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等业务。助推建设水街基金产业园,谋划碧湖新城金融集聚区,依托民族政策优势谋划高铁新城凤凰金融街。建好金融智库,聘任一批“金融顾问”,启动金融“三服务”2.0版。实施融资畅通工程“1234”专项升级行动,推广应用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政银企信息无缝对接。

  专栏4 融资畅通工程“1234”专项升级行动

  “1”:持续降低融资成本;

  “2”:实现“首贷、企业信用贷款”扩面;

  “3”:在“制造业贷款占比提升、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中期流贷占比提升”三个方面有提升;

  “4”:在“余值抵押、科技金融、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供应链金融”四个方面有突破。(3)发展普惠金融。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推出一批“生态贷”“两山贷”等“生态金融”发展模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打造各类应用场景,谋划建设科技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平台,丰富场景化应用。探索构建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两山基金、绿色保险、绿色金融机构、绿色产权交易平台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整体升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