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丽水市人才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暨产业发展人才科技支撑规划

  3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 - 12

  4 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 7

  5 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个) - 5

  6 规上服务业企业(家) 167 200

  7 快递业务收入(亿元) 9.6 20

  8 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131.09 225

  9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亿元) 94.5 200

  10 网络零售总额(亿元) 481.6 770

  11 跨境电商出口增速(%) - 20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35.1 1100

  4.发展路径

  (1)聚焦高融合生产服务

  ①现代物流业

  坚持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一体化发展方向。在发展指标设置上,物流业规模质量不断提高,物流业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物流标准化设施得到推广应用,其中标准托盘占全市托盘保有量比例达到50%以上。打造2个以上城乡高效配送服务品牌,建立高效集约、协同共享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在基础项目建设上,浙西南多式联运枢纽港启动建设、运营并取得良好效益。丽水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完成并封关运营。青田跨境电商试验区、松阳公铁联运物流园、壶镇公铁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建成省级物流枢纽1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家以上,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中心)2家以上。在核心骨干培育上,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30家;引进、培育3A级以上物流企业3-6家,其中4-5A级物流企业2家。积极培育和认定星级冷链物流企业3家。

  图2-17丽水市物流仓储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图

  ②现代金融业

  构建市域金融发展新格局,实现金融要素保障和金融产业能级双发展。促进地方金融组织与业务进一步发展完善,烧饼贷、粮贷通、菌贷通等具有丽水生态经济特色的涉农惠农融资通道不断拓宽。普惠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以“三权”和“小县大互助”模式为支撑,优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在支农惠农服务和风险防范中的保障作用,并在林权抵押和农村产权融资体系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推动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丽水生态经济板”建设,充分发挥“丽水生态经济板”在挂牌、融资对接及上市培育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设丽水市生态产业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服务平台等直接融资渠道,优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比例,不断拓展华侨创业基金的内涵和外延。

  ③科技服务业

  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国际人才双创特区,集聚以生态休闲、山地旅游、数字经济、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集聚活力的现代服务业绿色创想新城。华侨创业创新试验区,规划华侨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华侨产业园、欧洲风情走廊,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华侨经济。浙西南科创小镇,“三校”“三院”“四园”多点串联,打造成空间分布上集聚、研究方向上关联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孵化基地。富岭科技城,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打造“双一流”大学科技园“飞地”,吸引“双一流”大学年轻专家入园创业。生命健康区,突出发展以细胞产业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健康数据应用为主的数据经济产业,打造“坡地院所、平地工厂”花园式科研生产空间。七百秧服务核,规划建设浙西南科创产业园,引进聚焦五大产业的科研机构、孵化企业、初创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打造成为全市科技综合服务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主平台。碧湖田园智谷,突出中药及农作物全基因优选种苗、产品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都市田园、长三角全域旅游花园、浙江“两山”双创乐园、瓯江畔幸福人文家园。

  (2)提升高品质生活服务

  ①生态旅游业

  推动旅游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打造旅游业加快发展升级版。开展全域旅游“微改造、精提升”行动计划,支持古堰画乡、云和梯田等旅游景区建设,到2025年,新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国家旅游度假区1个。构建康养度假、艺术文创、乡愁体验、亲子游学、户外运动等产业集群,场景化打造“瓯江行旅图”“处州风华录”“江南秘境乡”等经典旅游产品。积极参与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推进农文旅商体等深度融合发展,聚力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形成贯通瓯江的山水文化景观廊道,打造国际文化旅游新高地。提升处州府城、青田非遗生态文旅、龙泉西街、松阳老城、云和采真里、景宁畲乡之窗等文旅创意街区,培育主题式、场景式、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千峡湖、仙宫湖、仙侠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河湖休闲经济,加快培育滨水游乐、水上运动、生态垂钓等业态,打造一批高品质水旅融合集聚区。

  ②现代商贸业

  坚持内外市场、城乡区域、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发展城市商业,创新发展商贸新业态,打造消费活跃的浙西南消费中心城市。实施繁荣商圈提能级行动,深入推进高品质特色步行街和小城镇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商业地标。提升发展侨乡进口商品城、浙南茶叶市场、庆元香菇市场、丽水青瓷宝剑、龙泉浙闽赣食用菌交易中心等特色专业市场,持续加大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力度。支持网红直播经济发展,建设一批直播园区(商圈),培养一批网红主播,开发一批网红产品。创新应用供应链,支持商贸企业探索C2B模式,构建跨界融合的供应链生态圈。实施“丽菜品牌提升”工程,支持缙云烧饼、青田西餐、景宁畲家“十大碗”“十小碟”“十大药膳”等特色品牌。以处州府城等商圈为核心,挖掘和提升一批特色主题的街区。

  (3)培育高协同新兴服务业

  ①康养度假产业

  发挥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深挖区域自然人文生态资源的康养功能和价值,建设浙西南康养基地。融合“水养、体养、文养、食养、药养、气养”,着重从森林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康养旅游五个领域着手,打造具有丽水特色的气候治疗服务业态,开发与国际接轨的康复疗养项目。建设集诊、治、住、养为一体的森林康养医疗康复基地,积极争取康养费用纳入全省医保报销体系。重视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组合开发,创新康养产业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模式,引入国内外高端医养机构,建设莲都白云康养小镇、莲都峰源静谧养心小镇、龙泉氧吧长寿小镇等“康养600”小镇集群,建设现代化康养产业体系。

  图2-19丽水“气食药水体文”六养康养特征简图

  ②家政服务业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大力发展家政电子商务、“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推动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快递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打造一批家政服务领跑企业、领跑社区、领跑学校(专业),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实施家政品牌培育计划,打造一批家政服务区域品牌、家政企业知名品牌。鼓励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建设现代家政服务产业园或生态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20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