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舟山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完善消防站点功能布局。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完善全市消防站点布局,加快推进定海城区消防站、朱家尖消防站、岱西消防站建设,配套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消防站点。根据全市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优先在商业区、老旧城区、历史街区和消防专业力量不足区域建设一批小型消防救援站点,填补布点空缺,提升处警效率。“十四五”期间,全市乡镇(街道)消防救援站点建成率达到100%,城镇建成区、工业园区全面建成“135快速救援圈(1分钟接警、3分钟出动、5分钟启动处置);在城郊和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积极推进区域消防救援站点建设,全面建成15分钟快速响应救援圈”。

  专栏4:消防公共设施建设重点

  消防救援站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全市新建消防救援站4个,其中市本级1个(危化处置消防站,特勤消防站标准)、定海1个(城区消防站,二级消防站标准)、朱家尖1个(朱家尖消防站,二级消防站标准)、岱山1个(岱西消防站,二级消防站标准)。

  消防水源建设。推动采用天然水源作消防水源,并按照标准设置取水设施。全市建成消防取水口不少于23个,新增市政消火栓300个,确保完好率100%。

  3.推动消防车辆装备升级。根据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害事故类型特点,同步配齐各类新建消防救援站车辆装备,逐步更新现有消防救援站服役到期消防车辆。配齐配强以石油化工事故处置为重点,涵盖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跨度建筑等特殊火灾扑救的大流量举高类灭火消防车、超重型举升泡沫消防车、60米以上举高喷射消防车、远程供水系统、灭火(侦检)机器人等特种车辆装备。强化台风、地震、泥石流、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处置的破拆、搜救及水下机器人、多功能无人机等高效能装备配置。按需配备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装备物资。到“十四五”末,全市购置消防车43辆,更新各类器材装备2.8万件(套),形成“品类齐全、功能完备、先进适用”的装备体系。

  专栏5:消防车辆装备建设重点

  消防车辆。“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购置43辆消防车(更新24辆、新增19辆),其中灭火类消防车15辆、举高类消防车13辆、专勤类消防车6辆、其他类消防车9辆;重点完成模块化保障车编组建设,配齐4个新建消防站基础车辆,更新55米登高平台消防车2辆,新增60米举高喷射消防车2辆,定海、普陀、岱山配备单车远程供水系统。

  消防装备。“十四五”期间,全市更新各类器材装备2.8万件(套),升级换代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完成石化、水域、地震等专业救援队的个人防护类、破拆救援类、侦检探测类、灭火攻坚类等高精尖装备配备;完成水陆空无人系统专业队所需无人机、灭火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无人系统配备,实现化工、高层、地下、江河、低温、狭小空间等特殊场所的灭火救援作业需求。

  4.加快消防现代科技发展。根据全省数字化改革整体要求,结合电子政务、智慧城市以及城市信息化大数据系统建设,整合监督管理、历史火灾等数字信息,共享汇聚融合相关行业数据资源。在重点场所、领域推广应用智慧用电、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和监测设备。优化全市危化企业消防安全“管控灭”综合平台,逐步将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危化企业接入平台实行统一管理,2021年,建成危化企业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规范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运行,火灾高危单位和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全部接入监控系统。“十四五”末,全市独居老人居住场所全面推广应用联网式火灾报警系统。

  专栏6:“智慧消防”建设重点

  消防智能管控平台:升级“智慧消防•智能管控”平台,分类归集城市消防远程监控、智慧用电、智能预警、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系统等物联网系统信息,形成1个统一的消防智能管控平台、多个消防物联网子系统的总体框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预警信息研判快速有效。

  危化企业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升级危化企业消防安全“管控灭”综合平台,全市大中型危化企业全部接入平台,实现对危化企业的“远程监管”、“实时监控”、“灭火救援辅助决策”。

  消防政务服务“掌办”系统:建成消防政务服务“掌上”办理系统,实现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告知承诺制审批等依申请办理事项“掌上”集成办理,实现群众办事“跑零次”。

  火灾预警“掌上”平台:整合火灾历史数据,综合消防物联网系统监测数据,开展火灾风险分析评估,形成火灾预警结果,实现“掌上”平台向责任主体定向推送。

  (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1.健全消防应急指挥体系。提升“119指挥中心”数字化水平,升级5G通信系统,2021年,完成公安、生态环境、交通、应急、海事、气象、供水等应急救援数据归集,完成“119”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升级换代,实现综合应急救援可视化远程指挥。进一步完善指挥体系和分级响应措施,将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伍、微型消防站和社会救援力量全面纳入“119”指挥调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专栏7:应急指挥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重点

  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建设。在智能指挥新型平台架构基础上,实施数据治理工程,推进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对接融合,实现综合应急救援可视化远程指挥。

  城市高点监控建设。建设城市高点消防监控AI预警平台,利用软件解析视频信息,研判城市火灾规律,实现平时城市火灾的预警研判和战时火灾的实时监控。

  无人机实景指挥平台建设。利用现实增强技术,实现灾害事故现场实景和通信装备实时叠加,提升人装实时视频指挥能力。

  消防指挥勤务平台建设。建设消防应急值守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指令勤务系统,加强对各级消防救援力量的值守管理,提升应急响应水平。

  应急通信装备建设:市级完成突击指挥车、动中通通信指挥车配备,配齐卫星电话和北斗有源终端、4G/5G网络对讲机,县(区)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卫星便携站或北斗平板,满足灭火救援指挥的现实需要;根据全市5G网络覆盖情况,逐步推进5G音视频传输终端建设。

  调度指挥中心升级:配齐配强指挥中心岗位人员,到2022年,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不少于20人,独立接警大队指挥中心不少于10人,非独立接警大队指挥中心不少于6人。

  2.建强消防救援专业队伍。完善专业救援队伍体系,加快推动消防救援专业能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2021年,根据辖区主要灾害特点,全市消防救援站100%完成“一队一专业”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高层建筑、船舶、水域专业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建强重型化工灾害事故处置编队,筹建轨道交通事故处置专业队,依托社会资源,组建潜水、空勤专业队伍,打造一批机动攻坚的“尖刀、拳头”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