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监控中心,通过安全事件监控、安全审计监控、安全态势感知、安全服务评测,配合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有效提升义乌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监控水平。建设统一监测管理和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建立技术完备的监控及响应团队,及时有效地监测并处理各类信息安全事件。
4. 信息安全战略、组织与评估保障体系
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监控提供保障支撑,指导和约束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技术运用和运营活动,加强信息安全专业队伍建设和相关组织措施建设,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审查、风险评估和管理。
五、主要任务
(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筑牢智慧城市底座
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配套的需求为导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部署物联感知设施,打造高速泛在的城市通信网络,构建安全可靠的政务云平台,形成以“云、网、端”为核心的新一代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提供计算存储、网络传输和感知监测等基础支撑。
1. 构建安全可靠的政务云平台
提升云平台承载与服务能力。面向未来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等各类智慧应用存储和计算需求,推动智慧政务云中心服务器、存储设备、虚拟化软件、安全配套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扩容升级,加快整合各部门自建计算和存储资源,逐步取消自建机房,提升跨域服务、跨网传输、跨机房存储调度能力。完善平台即服务层(PaaS)能力,提供应用系统开发与运行的统一支撑服务以及稳定可靠的云数据库服务,实现业务快速响应、应用快速部署,全面提升云服务能力。
推动业务系统上云迁移部署。以统一政务云为主体,统一承载各委办局、市直企业业务系统平台。加强全市统筹,梳理已满足上云条件的政务信息系统,以“应上尽上”原则有序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上云迁移部署,新增和改扩建非涉密信息系统全部上云部署,原则上不再批准非涉密系统独立部署,避免重复投资,降低建设、运行和管理成本。打造迁移服务能力,提供业务上云“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委办局系统上云。
打造“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以江东路数据中心为基础,建设同城第二数据中心,在异地城市建立灾备中心或租用公有云资源用于双中心数据备份,通过建立统一的云管平台对多云进行协同管理,形成“数据有备份、系统有备用、业务可切换”的“两地三中心”灾备体系,从云平台层、业务层、数据层规划全体系的容灾模式,保障云平台的高可用性、重要业务系统不间断运行和业务系统的数据灾备能力。
2. 打造高速泛在的城市通信网络
优化提升电子政务网络。持续提升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提高互联网出口带宽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探索政务网络无线方式接入,推进政务网络横向互联和纵向贯通,形成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按照省非涉密业务专网与政务网络整合的要求和部署,推进各委办局业务专网通过网络割接、业务迁移等方式整合到电子政务网络,加快各部门专网撤并与统一互联网出口,推动部门IPv6应用落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建设,促进部门间的信息互访和资源共享。
建设泛在互联无线网络。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科学编制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统筹5G基站布局,实现共建共享。推进5G网络在主城区、专业园区、镇街和行政村全覆盖。推进5G高密度应用区域增加小微基站深度覆盖,在重点大型楼宇、场馆内实现室内分布基站覆盖。积极推进5G场景应用示范,以智慧商贸、交通物流、智能制造、城市管理、医疗教育、高清影视、智能制造等多领域为切入点,探索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国际商贸城、医院、博览中心、义乌港等重点区域以及工业制造、电商、物流等重点行业5G示范区,加快建成全省5G领先城市。推进NB-IoT(窄带物联网)网络全覆盖,面向室内外、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实现全面覆盖,满足低速率物联网应用需求。
推进高速城市宽带网络建设。积极打造全光网城市,大幅提升光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品质,提高骨干网和城域网出口带宽和智能调度能力。全面完成光纤到户改造,实现万兆到企业、千兆到桌面、千兆到家庭的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
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义乌至国际通信出入口局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实现本地网络至国际互联网出入口直联,提高义乌企业国际互联网访问速度和质量,有力提升义乌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企业的国际通信服务能力,为义乌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试验区及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网络通信保障。
3. 统筹部署智能的物联感知设施
建立统一的物联接入标准和城市数字标识体系。梳理城市各项物联感知应用需求,建立终端设备接入物联感知平台的标准规范,制定物联感知设施分类、编码以及部署标准,建立统一数字化身份标识体系。推动政府各部门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应用物联网技术,接入统一的城市物联感知平台,支持社会各方力量投身城市物联网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优势,实现物联设施资源共享,为城市精准化管理、便捷化服务奠定基础。
推进物联感知设施统一规划和集约部署。按照“全市统筹、部门实施、信息共享”的原则,统一规划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各领域的物联感知设施,通过共址部署、终端集成和共享等方式实现集约部署。利用路灯灯杆、通信铁塔等载体,推进视频监控、4G/5G基站、传感器设施统一部署,保证各领域的物联网感知设施能够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建设。
推进城市全方位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大传感器布设密度、增加新类型传感器,面向桥梁建筑、地下管廊、市政交通、公共空间、生态环境等领域规模部署各类传感器,实现全市运行状态智能识别和全方位立体化感知。加强桥梁和建筑的应力监测,确保安全运行;加强水务资源监测,实现“源、供、排、污、灾”全过程量化监控;加强土地资源、河流湖泊、山林等自然环境资源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资源变化、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信息。
构建覆盖全市视频监控一张网。完善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联网平台,以政法委“雪亮工程”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视频感知范围,推进公安、交通、执法、建设、生态环境等主要部门视频监控设备和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整合,形成覆盖各级交通路口、市区出入口、重点场所、人员密集区、校园、工业园区等区域的全方位、立体化城市视频感知网。制定视频监控资源分级制度,实行分用户、分级、分权限的资源共享,满足各部门各类应用对视频数据共享的需求,结合AI和大数据技术,通过资源和能力开放,为各部门提供创新应用支撑。
(二)打造城市大脑中枢 赋能城市数字转型
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是数字化改革的平台中枢,是实现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总支撑平台。城市大脑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的有机组成,是市域治理相关数据、智能组件的集合,为数字社会提供全面、全程、全域的能力支撑。城市大脑体系包括物联感知平台、城市时空信息平台、AI能力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等组件。城市大脑下接基础云网底座,横向打通各部门数据,纵向上连省、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赋能各部门业务应用,驱动智慧城市发挥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