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财政“十四五”规划

  (二)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塑造现代城市格局

  1.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着眼根本性长远问题

  致力于抓收入紧支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质优速稳的收入体系,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坚持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在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的基础上,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缩“三公”经费10%,将节省出的资金优先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实施。

  致力于稳企业增动能。认真贯彻“三服务”决策部署,把服务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重点围绕减税降费、创新驱动、应对经贸摩擦及融资畅通等方面,提升服务精准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实施“322”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5+3+X”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人才+项目+资本”要素联动机制,大力打造全省创新发展新高地、人才生态最优区。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运用信保补助、拎包参展等政策工具,积极防范市场风险,支持企业拓展出口市场。对接浙江政府产业基金2.0版,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主题基金投资运作,吸引优质重大项目落地柯桥。依托金柯桥基金小镇平台,筑巢引凤,优化服务,加速资本集聚,全力打造全市最大的基金集聚中心。

  2.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着眼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增强专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模式。支持发展离岸贸易业务,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积极打造具有信息交流、商品展销的多类型贸易平台。

  加强区域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融入区域市场要素、资源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产业要素、资本要素循环,打造“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的重要节点。聚焦打造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新平台,更好地集聚高端要素,配置全球资源。聚焦增强注入国内大循环的持续动力,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充分利用跨区域合作平台,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作,在更广区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良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增强发展的韧劲和潜力。

  坚持协调发展。发展同时兼顾人与自然和谐、城区与乡村共享、发展与生态协调、历史现实与未来承接,挖掘保护彰显柯桥独特的生态本底、商业文明、传统文脉与城区气质,立足会稽山、鉴湖山水资源特色和名人文化资源,抢抓“大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文创大走廊建设契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响“老绍兴•金柯桥”城市文旅品牌,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打造文化圣地、文旅胜地。

  坚持共享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要素区场化配置。坚持城乡同规同网、同标同质、补好和打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最短一块板”、“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3.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着眼基础性保障性问题

  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工程,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标志的新型智慧城市。实现城区热点区域的5G覆盖,不断拓展区域治理的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持续推进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与创新应用,数字化赋能都市区内教育共享,推进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完善数据开放目录。

  构建一体、可信、可控的社会信用链系统。完善信用一网通享,建立健全全流程信用管理机制,建成覆盖公共、商贸、金融三大数据的信用一张网。推进信用应用向全领域拓展,加快商贸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信用柯桥升级版。全面推广“信用容缺信封”,实现行政许可事项信用承诺及时办理。

  (三)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

  1.进一步推进财政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进一步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逐步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法治化、规范化。加强财政收入统筹管理,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征收行为。健全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严格政府债务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积极参与财政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积极参与财政立法调研论证和立法后评估,拓展社会各方有序参与财政立法的途径和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财政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实施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制度,强化重大决策执行、评估和监督。

  严格规范财政行政执法。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强化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财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全面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2.健全以结果导向配置公共资源的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以质量和成本为重要考核内容、以结果导向配置公共资源的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健全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机制。二是将绩效管理从一般公共预算逐步拓展至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展涉及财政资金投入的政府投资基金、PPP项目、政府采购、政府债务项目的绩效管理试点,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积极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三是全方位落实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现有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和结果报告制度,完善绩效管理结果与完善政策、安排预算相挂钩机制。

  3.进一步推进以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的财政信息化建设

  着力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体系。根据财政部制定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调整和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8个管理流程、管理规则和管理要素的规范。实现政府预算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上下级预算的衔接机制,对非财力性转移支付项目跟踪问效。实现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依法依规将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统一的预算管理制度。

  着力构建基层财政数字化管理体系。以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数字赋能,实现“业务一贯到底、任务一键智达、监管一览无余”,破解基层资金管理难点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手段,横向实现区级主管部门、镇街内设机构跨部门协同,纵向实现省、市、区、镇街、村跨层级协同。以“数字化改革”蓝图为引领,通过对乡镇经济活动、经济建设、乡镇资产的数字化赋能,加强乡镇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可评、可控、可估的乡镇财政数字治理体系。实现监管更全面、流程更明晰、信息更通畅、数据更集中的基层财政一体化平台,助力区委、区政府决策,让群众更好共享高质量公共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7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