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嘉兴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

  (三)保障“一镇一线”促进内部流通

  以镇为单位,进一步促进镇内资源要素高度集聚,推动各镇在已有精品线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本镇特色,自主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线“改善提质”工作,保障“一镇一品”的基本目标,做好全镇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以及特色资源的串联和沟通。对部分因城市化发展没有条件推动“一镇一品”工作的镇或涉农街道(如七星街道、余新镇等)暂不作要求。

  (四)探索与周边省市的线路打通

  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市、县共同探索开展临沪、临杭、临苏、临湖板块的跨区域美丽乡村精品线的对接。从乡村公路联通、入口节点打造、沿线环境提升、特色主题融合四个方面,推动嘉兴美丽乡村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鼓励与周边省市建立合作,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表4 跨省市美丽乡村精品线“线”型

  板块 任务 要求

  ① 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②姚庄镇-上海市芦墟镇

  ③新埭镇-上海市金山区

  ④新仓镇-上海市金山区

  ⑤广陈镇-上海市金山区

  ⑥大麻镇-杭州市临平区

  ⑦洲泉镇-湖州市新市镇

  ⑧石门镇-湖州市练市镇

  ⑨王江泾镇-苏州市盛泽镇 乡村公路联通 对接交通部门,厘清已建、待打通、新建的公路,明确一条适合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的道路。

  入口节点打造 在地市交界处,结合嘉兴美丽乡村品牌意向与地方美丽乡村特色主题,建设一处入口地标。

  沿线环境提升 针对本市范围内的沿线道路,从道路彩线、标识标牌、路侧绿化、雕塑小品四个方面美化道路景观。

  特色主题融合 主动对接其它地市主管部门,共同探讨一个适用于两地的精品线路主题,运用在景观节点设计中。

  五、宏观统筹全域“面”貌

  (一)分区指引描绘全市乡村图景

  统筹考虑行政区划、历史文化、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产业经济等要素,以及城市建成区与重大基础设施对乡村空间的分隔,从描绘全市乡村图景的角度出发,推动构建“禾兴六韵”的空间布局蓝图,将嘉兴全域乡村版图细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分区,结合各自特点,总结归纳每个分区乡村韵味,明确控制引导要求。

  表5 全市美丽乡村总体空间格局

  禾兴六韵 分区 引导内容

  朱红韵

  田园研学传承片 中心板块 依托毗邻红船起航地和嘉兴城区的双重优势,紧密围绕“党建+”主题,建设有“红船魂、国际范”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营造全市传承红色文化乡村高地。以广袤乡村农田为肌理,精心谋划诗画江南片区,带动精品村成为现代都市范围内的休闲绿岛。业态要主动迎合都市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迫切需求,将都市生活场景移植在乡村载体之上。

  靛蓝韵

  渔歌湿地枕水片 邻苏板块 积极探索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将片区内菱文化、湿地文化、运河文化等统一包装,策划好“湖荡+”活动,辅以村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其中临靠运河、重要风景线沿线、旅游区等周边的村庄,要将地域特色反馈在村庄布局和建筑风貌,重点提供愉悦的“味觉感官”、优质的“视觉美感”和丰富的“水上体验”。

  天青韵

  古镇风雅寻根片 邻湖板块 依托古镇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和沪杭铁路文化带优势,善用乌镇互联网基础,围绕“传统+未来”主题,引入服务双日游、寻根游类型的业态;鼓励用现代化高科技的方式诠释古镇古村的新面貌。

  稻黄韵

  多彩乐活康居片 邻沪板块 继续打响“金平湖”印象IP,围绕现有“农业” “体育”的多元产业资源基础和深入融沪的区位优势,主动探索“农业+文化+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嘉沪联动的乡村共建,推动美丽产业向美丽经济转化。

  黛紫韵

  蚕桑花海潮涌片 邻杭板块 凭借毗邻杭州的区位优势,围绕“文化+”主题,引入服务单日游、打卡游类型的业态;鼓励扩大蚕桑、花海、潮涌、养生等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广泛吸引文化爱好者;适当鼓励度假式体验业态的招引与建设,吸引杭州人群。

  墨绿韵

  湖光山色风情片 滨江板块 凭借山水自然禀赋和文化底蕴等优势,重点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山水景观美化、配套设施完善等建设,鼓励结合自然引入康居、养生、中医药等新型产业,全面优化主客共享程度,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共同致富。

  (二)多种发展模式形成分类指导

  根据嘉兴乡村发展经验和基础情况,提炼总结五大发展模式,结合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差异化条件,提炼形成美丽乡村五大发展路径。通过模式区分,推动在后期项目选址、设施配建、资源资金投入等方面实现精准化投放、差异化建设,避免一刀切;通过分类指导,推动实现区别化、针对性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运营模式。

  表6 乡村特色发展模式指导

  发展模式 特点 代表村 发展指引

  文化传承型 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红色文化,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南湖区胥山村,秀洲区镇中村、南梅村,海盐县雪水港村、六里村,桐乡市马鸣村、东田村 强化历史文化资源的长久传承、活化利用,各类民俗文化项目、活动优先考虑在此类村落户和发扬

  农业主导型 有鲜明的农业产业特色、基础和优势,产业化水平高 南湖区联丰村、由桥村,嘉善县北鹤村,桐乡市桃园村 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招商项目优先考虑该类村庄,做好相关扶持培育,形成“一村一品”,实现农业生产的聚集化、规模化和产业链条延伸

  自然禀赋型 自然资源有禀赋和特色,生态本底丰富 嘉善县蒋村村,海盐县紫金山村、永兴村,海宁市梁家墩村 立足自然禀赋,持续生态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转化+风貌营造,通过品牌培育输出带来经济收入,通过环境提升和村落整理描绘乡村美丽风貌

  农旅融合型 旅游资源丰富,相关旅游配套设施齐全或有条件完善,交通便捷,规模适中,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秀洲区潘家浜村,嘉善县红菱村,桐乡市横港村 将文化、农业、旅游等进行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发展高地,形成服务周边省、市的乡旅休闲度假基地

  民生保障型 整体缺乏特色,发展较为一般的村庄 南湖区庄史村,秀洲区红联村 主要以维持农业生产正常发展、满足村民生活需求为主

  (三)美丽经济转化推动共同富裕

  做靓美丽经济转化区,从绘好“江南诗画”、促进“美丽转化”和创建“未来乡村”重点发力,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建设。

  绘“江南诗画”,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以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为重点,统筹美丽乡村、美丽农场、美丽田园和美丽河湖建设,深化乡村全域秀美。挖掘历史文脉,强化文化传承,加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

  促“美丽转化”,大力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和休闲农业,完善乡村配套建设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突出“农业+”路径,做大美丽乡村夜经济。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支持在长三角一体化圈层下探索跨省市协同发展美丽经济。

  建“未来乡村”,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干部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先行先试,探索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实现以人为本,让农民生活更加宜居,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农民增收。

  (四)人居环境提升实现全域秀美

  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多措并举,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维护长效美丽。

  重点推动厕所、生活污水、垃圾分类三项重点工作,实现建设全覆盖、设施标准化、管理零死角,擦亮全域秀美底色。对打造诗画江南典范片区和特色精品村的村落,其建设、管理标准应适当提高。完善全程逐级督查体系,进一步实现常态化检查工作,持续加强压力传导和整改落实,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并做好推广。充分发挥村集体、党组织和其他群团组织优势,带领村民一同抓好村庄清洁、垃圾分类、厕所管护、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通过加强村民参与,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六、科学构筑治理“体”系

  (一)优化任务传导体系

  统筹美丽乡村与未来乡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共同富裕示范带之间的关联,确保“乡村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合力一齐使”。结合“世界级诗画江南典范片区”的精心谋划,由市层面主导以高质量推进全域试点创建的工作形式先行探索形成示范推广效应,让乡村振兴的“车头”更加有劲、“车身”更有方向。

  (二)加强信息沟通衔接

  完善跨部门合作交流与工作衔接机制,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旅游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主要部门形成重要工作点对点沟通机制,逐步形成共同开会、共同检查、共同考核、共同规划的“四共”协同治理模式。探索以“定量不定位”“定点不定界”的形式,明确不同类型的自然村落、精品线分别对建设指标的需求范围幅度,做到确有需求的项目指标能够及时跟上。

  (三)注重成效宣传推介

  通过丰富有力的对外宣传,持续推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不断强化品牌效益。策划并牵头组织好全市层面各类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场景。以“江南小乌镇,田园新生活”为推广主题,继续组织“乡村音乐节”主题活动和“市民游乡村”主题活动,不断把游客引流到各个乡村点,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探索以“传统文化体验”“景观设计大赛”等形式为主题的新型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影响力。

  (四)推动长效管理维护

  探索美丽乡村项目资金分配模式,试行将各级补助资金中的一定比例用于美丽乡村后期维护工作,鼓励“企业主动投入建设,农民主动美化家园,财政补助锦上添花”的资金筹集方案。探索“村班子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工作,重视“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树立一批典型,以“领头雁”村班子之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七、市本级专篇

  (一)定位与目标

  市本级美丽乡村建设在此次嘉兴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中的定位为田园绕城、诗画乡村。其中南湖区全区层面共同描绘一幅“使命传承”村居图,体现“党、研”特色,并集中围绕联丰村、永红村、竹林村打造头部村落,树立全市标杆。秀洲区全区层面共同描绘一幅“秀水田园”村居图,体现“水、田”特色,并集中围绕南梅村、建林村、庆丰村打造头部村落,树立全市标杆。

  (二)结构与布局

  延续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市本级农村提出的“城乡融合环”的结构,结合美丽乡村工作重点,在市本级构建“一环、五片、多品”的美丽乡村格局。

  “一环”是城乡融合环,实现田园绕城格局,形成串联外围九镇的城乡融合环。“五片”为五个美丽乡村集成示范片,分别为湿地水乡集成示范片(油车港镇,王江泾镇);田园古香集成示范片(新塍镇);梅林果香集成示范片(王店镇、洪合镇);桃源花香集成示范片(凤桥镇、余新镇);城郊稻香集成示范片(新丰镇、大桥镇)。“多品”包括使命永恒、十里桃花、美好姜来、吴根越角、醉美田园、古街寻寺、麟湖画乡、湿地水乡、田园古香、梅林果香、梅里归隐、秀水田园等美丽乡村精品主题。

  (三)任务与手段

  1.明确村庄点位的分级布局。推荐3处世界级诗画江南村居图,集中精力打造头部村落,并在“十四五”期间率先开展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建设探索,优先保障相关要素资源集聚;形成25个以上新时代美丽乡村特色精品示范,作为嘉兴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典范;保障60个以上全域秀美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

  2.综合统筹精品线的布局。维持一批已建、已发布的美丽乡村精品线位置不变;从公路联通、节点打造、环境提升和主题融合四个方面改善提升一批已有美丽乡村精品线;围绕“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新增建设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线。

  3.加强乡村发展分类引导。根据不同村庄特色、特点,以行政村为单位树立“一村一品”乡村发展模式,明确单个村的主导方向、特点及值得推广宣传的核心要素,并适当引导项目招引、政策补助、土地支持等行为。

  4.加强美丽田园产业指引。围绕五大集成示范片,明确乡村产业领域的五大产业发展方向主题,在项目招引、主题营造、特色提炼、产业方向等方面围绕五大集成示范片的主题进行综合布局引导。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部门协调

  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农办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构,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多部门配合,实现重要场合共同参与,完善跨部门、领域、层级的高效协同机制。建立“市级顶层设计+县级谋划行动+镇村实施应用”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闭环管理,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策划规划、设计方案、操作实施、运维管理与反馈激励的工作闭环,提升嘉兴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水平。

  (二)优化要素保障与标准规范

  强化规划的引领地位,有序衔接村庄规划;制定和优化土地、资金、政策等相关保障措施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比例分配和空间落位办法,探索土地指标“定量定点”和村庄发展“分级分类,头部倾斜”的发展模式。坚持项目化管理,完善产业项目的“筛选机制”和“协同运作机制”。发挥公共财政引导作用,优化《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保障长效维护资金投入比例;进一步研究论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地;编制《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规范》《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系统指引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三)优化任务考核与管理手段

  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任务下达、方案评比、检查暗访等一系列工作的具体任务要求,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实行梯度化考核,引导差异化发展;强化考核督促,适当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纳入多个部门的考核任务中,推动督查与调度常态化、制度化。强化规划实施,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价,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乡村建设管理队伍人员扩充,加强管理深度与广度;鼓励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广泛邀请乡村建设领域专业技术团队配合开展相关工作;探索“乡村规划师”制度,从定点服务主管部门与镇村捆绑乡村规划师两个层面,丰富技术指导手段并持续跟踪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