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共交通体系构建工程
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基础,公共电单车为补充,水上巴士为特色的五位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搭建立体轨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有轨电车为主体的大容量快速客运系统,加强嘉兴火车站、嘉兴高铁南站的换乘网络建设,缩短换乘时间。构建常规公交一体化线网体系,采用“大站快线”、“直路快路”等方式开通城际公交快线,探索跨省(市)公交联运联营模式,开发串联高铁站、客运站和市域内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的城际旅游公交。进一步健全单车换乘体系,加快公共自行车车辆信息化升级、站点无桩化改造,推进公共自行车网络向社区、乡镇延伸。高品质发展水上客运,积极推动嘉兴至上海、苏州、杭州的城际水上客运线路开通,打造“古镇+湖荡”、“古镇+运河文化”等特色旅游线,加快水上巴士特色线路的进一步建设,部分实现通勤功能。力争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5%,绿色出行服务满意度达95%。
(九)绿色生活创建工程
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到2022年,全市80%的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60%以上的城乡家庭达到绿色家庭创建要求,8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7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50%以上的大型商场达到绿色商场创建要求,各设区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到2025年,绿色生活创建持续深化,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全面形成,探索开展各领域零碳试点创建工程。
专栏3:绿色生活创建计划
1.节约型机关创建:以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为创建对象,强化节约能源资源目标管理,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在全社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2.绿色家庭创建:以广大城乡家庭为创建对象,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主题实践和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生态文明意识。
3.绿色学校创建:以大中小学作为创建对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基础建设,建设节能环保校园,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4.绿色社区创建:以广大城市社区为创建对象,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制度,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宜居宜业空间,推广“未来社区”建设。
5.绿色出行创建:以主要地级市为创建对象,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城市交通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优化交通信息引导,规范交通新业态融合发展。
6.绿色商场创建:以大中型商场、商业综合体为创建对象,建立绿色管理制度,提升商场设施设备绿色化水平,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绿色回收,实施放心消费政策。
7.绿色建筑创建:以城镇建筑为创建对象,结合城市有机更新、“未来社区”建设,逐步提高城镇建筑中绿色建筑比重,逐步推广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完善绿色 建筑标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城市金名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思想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完善体制机制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绿色制造试点示范等。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循环发展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加快覆盖环境高风险、高污染行业和重点防控区域。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助力循环产业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建立完善废水、废气、废物收费制度。不断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
(三)做好示范推广
围绕循环发展重点任务,聚焦循环经济试点、绿色制造示范、循环产业培育、绿色技术创新、低碳能源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一批引领性、示范性重大工程。加强与重大项目、规划衔接,建立循环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库,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要素保障,支持落地一批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
(四)加强监测评估
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循环产业、低碳能源发展监测评估制度,增加循环经济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统计核算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督查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考评范围。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统计监测,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五)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媒体、绿色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作用,积极开展公益性的宣传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循环消费理念,提升全社会参与度、积极性,为绿色低碳发展创造良好消费文化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