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投入 20 人力资本投资总量(亿元) 330 630 610
21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 9.4 12.6 11
22 市级财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万元) 6500 〉10000 14500
23 市级财政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占本级公共财政收入比重(%) 1.7 2.5 3.3
24 人才创投基金(个) 0 9 14
人才服务 25 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家) 92 150 531
26 “生活绿卡”(张) 383 1000 2117
27 人才安居房(万套) 0.85 1.5 1.516
人才效能 28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0.6 14.5 16.1
2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42.3 50 64.8
30 发明专利授权量(项) 1100 2500 4733
31 领军人才上市(挂牌)企业(家) 6 15 47
备注:由于人口普查数据尚未反馈,带*号数据为初步数据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人才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问题,尤其是人才队伍的谱系还不够多元,高技能人才、工程师队伍面临较大缺口,在引育创新引领型、应用支撑型人才上需要持续发力;人才创业创新的舞台还不够宽广,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实验室还未实现零的突破,在打造国家级、世界级人才平台上需要持续发力;人才集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还不够高效,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不够明显,在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上需要持续发力;人才生态的比较优势还不够突出,助力人才事业发展的高端服务业态还有短板,在建设国际化、现代化营智环境上需要持续发力;现代化人才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人才工作系统集成还不到位,在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上需要持续发力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创新,运用系统方法,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中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从国际、国内、长三角、省、市五个层面看,人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变。科技人才的高压封锁,给海外引才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技术加快涌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将成为国际竞争新的着力点,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嘉兴人才工作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将面临更为严峻复杂的内外挑战,且必将贯穿“十四五”甚至更长历史阶段。
——创新引领对现代化建设驱动更强。党中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第一次将创新工作部署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为人才未来发展绘就了新时代宏伟蓝图。创新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明确,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关键变量。嘉兴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克服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准确把握人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系统性谋划,激发创造性张力,实现整体性提升。
——长三角区域城市竞合关系深度转型。区域间的人才竞争进入了多元化发展、多维度比拼的新阶段,同时,长三角区域各城市进入融合发展加速期,人才流动趋于高频化、人才归属趋于模糊化,高端资源要素由集聚虹吸走向流动共享成为发展新趋势。嘉兴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破冰和重塑,更快更好把握和享受一体化带来的发展红利,成为人才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省全球人才蓄水池加快建设。省委提出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的新定位,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遵循和方向。嘉兴要保持全省人才工作第一方阵,必须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大增量和优化存量两手抓,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同时,全面畅通区域人才和跨界人才循环,促进各县(市、区)和各专业领域人才协调发展。
——嘉兴城市发展迎来蝶变跃升。嘉兴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孕育,已经到了破茧成蝶、蝶变跃升的新阶段,即将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新时期。人才是城市蝶变跃升的建设者、推动者、维护者,人才的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决定着城市蝶变跃升的速度和质量。我们必须坚持系统管理、系统方法,聚焦聚力人才谱系丰富多元、人才生态迭代升级、人才资源集聚裂变,着力打造面向全球、接轨国际的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人才工作全面数字化改革为抓手,以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为主线,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目标,以不断迭代升级人才生态为路径,统筹推进五项重点任务、六项重大改革、七项重要行动,加快打造系统集成、数字赋能、改革破题、闭环运行的现代人才治理体系,着力建设面向全球、接轨国际的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为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高效智治。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增强工作合力。坚持数字赋能、综合集成,全面深化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推进各地各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实现人才工作整体高效智治。
——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注重放权、松绑、减负一体推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尊重人才发展规律,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人才政策。
——坚持高端引领、强基固本。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快集聚和培养符合我市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引领城市发展蝶变跃升。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引育,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托举力度,不断壮大人才基本盘。
——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保障需求的良性发展格局。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健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构建、激发、创造市场优势。
——坚持生态优先、服务发展。加快构建人才工作和生活“双栖地”的科创湖区生态,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创新项目的制度,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坚持产才融合、以用为本,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集聚优势提升城市创新活力,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