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如创新领军企业)发挥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项目设置、指南编制等工作中,广泛听取企业家意见,更好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探索、组织和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3.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集成电路先进工艺、新型显示、网络通信、服务器及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领域,在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中药饮片、数字诊疗等生命健康领域,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与新能源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现代医疗设备与器械及关键基础件等智能装备领域,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新能源材料、高端磁性材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领域,在新能源电池等先进能源领域,招引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三)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1.发展三大数字先导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再聚焦,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等三大先导产业,赋能全市产业迭代升级、引领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深化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等载体建设,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云+”城市,加快发展自主可控、品牌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打造全国云计算之城和区块链之都。实施新时代“信息港”再造工程,突破关键核心软件技术,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工业设计软件等软件行业,建设国际级软件名城。

  2.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城西大走廊依托浙大医学中心、西湖大学、良渚实验室、阿里健康、贝达药业等一批生命健康研发机构及头部企业,加快建设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平台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性转化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支持钱塘区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引进建设一批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外包与服务中心,打造要素齐全、环节完备的新药研发与高端制造集聚区;支持高新开发区(滨江)加快建设以智慧医疗为方向的生命健康产业园;支持桐庐(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打造以“精准医疗大数据+基因医疗+细胞制药+再生医学+3D打印+中药饮片+新型医疗器械产品”为主导的全产业链生物产业基地。鼓励引导生命健康领域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杭州生命健康产业能级。

  3.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化纤纺织、食品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为带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打造“1+N”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体系,深化“两化”融合发展,提高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智慧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互联网+制造”新模式,推动全市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架构建设,推进传统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4.推动服务业高能级发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高端化、专业化的服务业支撑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与高新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服务业支撑作用。围绕集成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标准信息和成果推广等全链条公共服务,打造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

  5.培育发展未来新支柱产业。瞄准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前沿技术,重点在数字化、信息、生命和新能源等领域,聚焦更具前沿性的未来网络计算、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新一代基础材料、无人驾驶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支持跨区域、多学科联合攻关。超前开展基础研究平台布局,加大力度引进核心关键技术和人才团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技术成果,掌控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推进产业化,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大我市生命健康、新能源、高科技农业等产业培育力度,培育我市未来新支柱产业。

  (四)深化开放协同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

  1.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加强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高新区、无锡新区等园区的合作交流,推进骨干企业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区域间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为方向,合力共建G60科创走廊和杭州都市圈,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制度协同实施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2.加快融入全球技术创新。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布局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网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海外创新高地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新建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平台。支持创新主体与外方开展联合产业研发计划等科研合作项目,加强国外高新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抢占技术前沿,占领国际市场。积极培育并集聚一批国际化中介服务机构,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加快链接全球孵化器资源,建设全球孵化器网络,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知名科技园和孵化器管理公司来杭建设孵化器。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海外工程、布局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建设海外孵化器。

  (五)优化产业生态体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

  1.创新发展产业投融资体系。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团队。拓展贷款、保险捆绑的专利权、商标权等质押融资业务,推广面向创新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融资保险、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科研人员保障、研发中断、产品研发责任、新产品试用等保险品种。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