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深入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核,进一步加强了中医馆(中医综合服务区)的内涵建设,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至2020年底,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设置中医科,均能提供12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建成中医馆12个、中医阁12个,申报成功市级名中医10名。野徐镇解家村卫生室、寺巷街道屠桥村卫生室、寺巷街道北徐村卫生室创建市级中医药特色示范村卫生室,寺巷卫生院针灸科先后获评为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和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定期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健康巡讲活动,组织中医药健康义诊和咨询。
7.医药卫生产业综合服务政策进一步提升。积极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卫生相关政策、法规等咨询,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多家企业开展挂钩帮扶,主动为区内客商、企业提供卫生政策咨询贴身保姆式服务,推进中国医药城有关项目的产业化。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多次组织召开卫生系统与医药园区企业沟通协调会,为企业排忧解难,获得企业好评。深化医疗机构服务园区企业,搭建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研究基地,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等全方位服务。积极开展科研合作,为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研究院开展流行病队列研究提供人群数据资源及生物样本信息。优化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环境,简化办事流程,完善审批权力事项不见面审批制度,推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告知承诺制,符合要求当日发证。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卫生健康事业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国家、省、市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缺乏。龙头医院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执业(助理)医师、护士人员配置不足;卫生高层次人才极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先进医疗技术、设备不多,全区医疗体系对群众的吸附力不强。
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健全。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滞后,疾控体系编制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设备,卫生监督体系的执法任务与实有人员不相匹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仍比较薄弱,重大传染病防控仍有“短板”,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有所缺失。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现有人员编制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仍不合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础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整体效益亟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需持续提升,要强化基层首诊,提升区内就诊率;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高,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依托、以医疗服务价格为杠杆、以契约式服务为基础的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还较弱;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共用,起不到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撑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实现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关键时期,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抢抓“健康中国”战略机遇,立足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试点,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布局,“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医药产业合作、特色诊疗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医用产品合作四大合作高地,为各方搭建创新创业、互利共赢的平台。
二是发挥医药高新产业园区的优势,打造健康创新“示范区”。医药高新区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级医药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是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立足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打通“医、教、产、学、研”一体化通道,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产业链的培育、创新链的突破、服务链的完善、价值链的协同上再发力,找准在协同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加强与上海、南京、苏州相关产业园的对接合作,强化医药品牌标准建设;依托省内高校医药领域优势学科,制定行业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提升园区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卫生健康领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新亮点。“十四五”期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要抓住机遇,快速释放健康需求,激发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展健康服务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引领江苏省健康服务产业高水平发展。
四是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是关注的重点;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全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调整、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带来变化,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心理健康等需求日益增长,给医疗卫生服务总量、结构、方式带来全新影响,迫切需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医疗卫生服务总需求量增长明显快于供给增长。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特别是职业病防治、医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等亟需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须进一步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和任务,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也将从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方法、服务技术、服务评价等各个方面对未来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