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组建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行业分中心,全面推进江苏省技术交易市场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行业分中心创建,举办产业技术供需对接论坛,引进能转化、接地气、有市场的科技成果,丰富科技成果池。常规化组织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班,依托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行业分中心建立由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科技镇长团、乡镇科技助理、企业科技专员联合组成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开展技术需求征集、技术诊断、技术转移等服务,打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设立技术经纪人奖励资金,鼓励懂技术懂经营的企业高管、技术专家等兼职从事技术经纪活动,鼓励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由兼职向专职转型。对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依据技术转移合同登记绩效给予奖励。
(三)打造活力创业成长体系
深化落实二次创业再出发,全力打造“多一点”“准一点”“快一点”专业化营商环境品牌,持续增创“两高”融合发展新优势。支持区域创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延伸举办引导国家级孵化器放大创业孵化功能,定期举办创业活动,联合相关单位主办或承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业大赛、创业节等活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四)提升科技服务体系质效
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与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中心。聚焦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产品需求,依托重点企业搭建检验检测平台,组建检验检测联盟等形式,建立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检验检测技术体系,提供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全过程服务。支持五大产业园区头部企业面向产业需求,加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力度,提供技术研发与集成、中试熟化与工程化服务,支撑产业共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与应用。
组织环境治理类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加强医疗健康等产业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规范建筑垃圾堆存、中转和资源化利用场所建设和运营,推动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
搭建创新咨询服务中心。建立决策咨询服务机制,依托企业、高校院所等组织内的专家资源成立专家智库,提供产业技术创新方向支持和决策咨询。借用外部专业力量编制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高质量举办产业高峰论坛、医博会等产业提档活动,提升区域创新活力。
(五)共建区域科技金融体系
深化与港交所、上交所、北交所等各类交易所的战略合作,开辟企业股权融资、债券发行、挂牌上市绿色通道,引导符合条件的产业领域骨干企业通过IPO、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着力产业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综合天使投资、创业孵化金融扶持、可交换债基金、股权融资、并购贷、并购债等多种金融产品,为产业领域处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各发展阶段企业提供精准的金融产品服务。
第四章 联动发展,引领开放协同创新
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培育壮大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挥区域交通枢纽门户、科技创新潜力、特色产业张力等优势,在区域间形成创新资源加速流动、产业链加快配套、国内外科技加强合作的开放创新生态。
第一节 衔接区域创新资源流动
(一)联动打造跨区域科创圈
促进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健康资源与泰州市医药健康产业深入合作,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双方在临床试验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推进科教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化的临床试验中心。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多种合作机制,与北京中关村生命科技园、上海精准医学产业园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圳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等医学产业园区合作,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引导最新医药创新成果到泰州孵化、转化、产业化,构建协同创新发展的价值链。
(二)加强苏中地区协同发展
推动与扬州、南通园区合作对接,建立富有活力的“伙伴园区”合作关系,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链接高端产业创新资源,着力推进与扬州高新区、南通高新区等苏中一流园区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方面的协作创新,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谋共建沿G40产业创新走廊,实现苏中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三)全面对接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建设
抓住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战略机遇,加大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力度,促进融合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和人才交流合作,促进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有序流动,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发挥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依托泰州市科创中心,全面对接苏南地区创新资源,加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链接、产业配套协作,实现全面多方位融合,打造成为扬子江城市群的中部支撑区。
第二节 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布局
(一)参与长三角产业创新带分工
加强与长三角一流园区的产业创新协作,重点与上海张江药谷、杭州医药港、南京生物药谷、连云港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区等省内外重点医药产业基地交流对接,融入区域产业创新链。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现代汽车等重点领域,区域间协同联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基地,为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科技支撑。加大与长三角地区大型医院合作的力度,共建独立的医学实验室、医学影像中心,形成高端专科医疗服务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