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持大中小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放标准等方式,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创新转化效率。开展“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计划”“大企业命题挑战赛”等产业链协同创新活动,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制造业“双创”技术转移中心,畅通创新能力对接转化渠道,实现大中小企业之间多维度、多触点的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转化和品牌协同,形成创新要素同频共振、各展所长的创新生态圈。

  第三节 实施创新人才集聚行动

  (一)开辟人才招引集聚通道

  发挥以赛引才、以会引才作用,通过常态化组织国际医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医药人才智力交流大会和“高校行、院所行、城市行”科技人才对接等活动,放大品牌峰会效应,精准摸清产业人才需求、合作意向,组建人才项目对接专班,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精尖、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提升平台聚才水平,深化大院大所合作,充分对接高校院所资源,加速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大学(泰州)创新医疗产业平台等项目建设,放大ICGEB合作效应,推动哈工大研究院等双创平台社会化、市场化建设,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提升公共研发能力,推动创新型人才集聚。释放以才引才效能,聘任“全球招才顾问”、“全球招才大使”,加强与海外人才猎聘机构、海外留学人员组织的交流合作,探索实行海外人才“举荐制”,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抱团效应,吸引一大批海外人才。

  (二)完善人才培养发展机制

  支持校企共建人才实训基地,鼓励企业技能人才在职深造,建立技能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技能专家”。推动人才联动培养,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建设离岸企业孵化基地,依托政府驻外机构、寓外人才集聚地和合作院校等平台,建立定期对接服务机制,以项目共建、人才联合培养等形式与院士开展对接合作,为企业提供科研和人才信息。完善区域人才评价政策,争取将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人才纳入科技人才(团队)引进范畴和职称评审范畴,强化人才分类评价,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专业技术带头人和突出贡献人才的评选向企业人才倾斜。

  (三)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政策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争取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比例,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积极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其在引才投入、租房补贴、工资税收返还、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资助,如企业引才支付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实施企业人才安居工程,对新引进人才免费提供人才公寓租住,解决其在就医、交通、子女就学与住房等关键性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人才荣誉激励制度,积极推荐优秀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人才大使”“荣誉市民”,适时开展“创业之星”“创新之星”的评选表彰,广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先进典型,营造尊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专栏二 建设中国医药健康人才特区

  参考借鉴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特区建设经验,面向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所需要的海内外各类人才,建设“人才智力密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活跃、产业集聚发展”的中国医药健康人才特区。

  人才智力密集。坚持“双招双引”,关注医药健康领域的世界500强、隐形冠军企业,动态掌握产业人才领域分布,推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大量聚集,涌现出一大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由“海归”人才领衔的科研和创业团队,区域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升级《加快推进产业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专业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人才政策,优化“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实施一系列特殊的科研、创业、产业发展、财税金融、人才管理与服务政策,创建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创新创业机制。

  科技创新活跃。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大学(泰州)创新医疗产业平台、ICGEB等创新平台作用,构建能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业务专长、有利于抢占国际前沿技术阵地的医药健康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领世界一流水平、替代进口技术的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区域专利授权总量特别是高价值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度增加。

  第四节 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

  (一)构建知识产权创用保护体系

  推进中国(泰州)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和中国(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体化运营,结合泰州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程序,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制,完善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打造法治化的创新环境。实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建立专利导航项目专家指导机制,根据支柱产业发展,优先支持实施产业规划类和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完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构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引导产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方式和专利布局,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知识产权从数量驱动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速专利审批快速通道建立。到2025年,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件,专利标准融合示范创新企业数量达到75家,专利转化(许可实施)件数达到200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