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安全水利。流域防洪能力巩固提升,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防洪排涝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流域防洪,老328国道控制线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区域防洪,里下河圩区20年一遇,区域骨干河道10~20年一遇。区域排涝,里下河地区10~20年一遇,通南地区20年一遇。城市防洪50年一遇,城市排涝20年一遇。

  资源水利。全区生活供水保证率达97%以上,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95%以上,农业供水保证率基本达到85%以上;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5.30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完成省、市下达指标;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35以上;水资源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水利。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主要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水域面积率不降低且有所提升;全区水土保持率不低于98.5%。

  农村水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率达到95%,旱涝保收田面积率达到90%,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达到70%;农村河道引排能力不断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法治水利。水法规和水利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显著加强;河长制管理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河湖空间更加有序;水利工程运行安全、调度规范,工程效益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监管能力不断增强。

  智慧水利。水利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全面提升,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支撑强监管的能力明显提高。

  姜堰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见下表

  姜堰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2025年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

  1 流域防洪标准 老328国道控制线达到100年一遇 预期性

  2 区域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里下河圩区20年一遇,

  区域骨干河道10~20年一遇 预期性

  3 排涝:里下河地区10~20年一遇,通南地区20年一遇。 预期性

  4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50年一遇;排涝20年一遇。 预期性

  5 全区总用水量 5.305亿立方米 约束性

  6 供水保证率(%) 生活97%以上;重点工业95%以上;农业85%以上 预期性

  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完成省、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8 灌溉水利用系数 0.635 预期性

  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完成率 100% 约束性

  10 水域面积率 不降低且有所提升 预期性

  11 水土保持率 98.5% 预期性

  12 有效灌溉面积率 95% 预期性

  13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90% 预期性

  14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 70%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打造“安全水利”

  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加快老328国道沿线建筑物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里下河堤防达标、涵闸除险加固工程;着力推进区域治理,实施骨干河道达标整治;加快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继续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城镇的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一)流域防洪工程

  继续实施老328沿线建筑物达标升级工程;对境内老328国道沿线姜堰套闸实施除险加固及信息化改造;实施圩区标准化建设。

  (二)区域治理工程

  实施姜溱河(新通扬运河-东台交界段)、西姜黄河、南干河(中干河-高港与姜堰交界段)、黄村河(新通扬运河-喜鹊湖)整治工程,整治河道40.25km。

  二、推进集约安全利用、打造“资源水利”

  践行“节水优先”,通过用水总量控制、现有供水工程挖潜及新增供水工程等,继续完善区域供配网络。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继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理和保护,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优化完善水资源供给格局和工程配套,提高供水保障。实施备用水源工程,新建周山河南岸、葛港河西侧取水口及配套设施建设。

  三、维护河湖健康、打造“生态水利”

  以全面建设生态幸福河湖为主线,向水而为、向美而行,倾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生动样本,为建设生态精致、美丽幸福新姜堰贡献水利力量、彰显水利担当。

  (一)河道生态治理(生态幸福河湖建设)

  实施中干河北段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区级河道生态治理工程。

  (二)城区水环境提升工程

  实施城市滨水公园项目:高标准打造中干河(老通扬运河-天目西路)、老通扬运河(上海路-人民公园)慢行系统及两侧绿化景观提升,新建慢行系统约5.5km。

  实施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单塘河水环境景观提升工程,东方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亮桥河水质净化提升工程,黄村河(陈庄路-淮海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姜溱河(新通扬运河-淮海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吴舍河整治工程,姜堰主城区南部片区水系水生态治理工程。

  (三)退圩还湖工程

  实施龙溪港、夏家汪、喜鹊湖等湖泊湖荡退圩还湖工程,退圩还湖面积3.32km2。

  (四)水土保持工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