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

  (二)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聚力打造幸福河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加强河湖治理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水利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继续加快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民生水利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生命安全、生态环境、生活品质的新期待、新要求。助推“最美金姜堰”建设,共创百姓高品质生活,必须守牢水安全风险防控底线,实现防洪保安更加稳固,让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洪潮威胁;加强水源保障和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实现供水保障更加可靠,确保人民喝上放心水;加快实施幸福河湖行动,打造生态灌区,美化人居环境,充分展现河湖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

  (三)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随着城市进程发展的加快,区域局部地区水生态退化、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十四五”期间,全区水利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安全、资源、环境的底线思维,坚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建设现代水利

  “十四五”是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阶段。水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域差异大、关联因素多、社会影响广、决策协调难、实施周期长等特点。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扣“两步走”战略安排,着力提高依法治水能力、系统治理能力、智慧管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助推全区高效能治理。拓展水利服务领域,将河湖生态复苏作为水利治理的重点任务,将节水减排作为水利管理的关键环节,将水情教育作为水利宣传的主要途径,引领水利全面发展。改进水利社会服务方式,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引领水利绿色发展。破解水利发展瓶颈,深化水利改革,加强人才、科技、政策创新步伐,探索丰水地区节水之路、平原河网生态化修复之技,加快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引领水利创新发展。

  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大战略”决策部署,积极策应“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建设生态幸福河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弘扬新时代姜堰精神和水利精神,向水而为、向美而行,倾力打造“水韵古罗塘、最美金姜堰”的“幸福水天堂”生动样本,为建设“智造姜堰、生态姜堰、活力姜堰、精致姜堰、幸福姜堰”贡献水利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节水优先的原则。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基础,合理确定全区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以全面推进生态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把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贯穿水利发展全过程。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坚持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系统治理,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兼顾,坚持水利工程建管并重,坚持城乡水利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水利发展质效。

  坚持服务发展的原则。围绕我区争当“特色三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关系,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优化水利发展布局,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提升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新特征,紧抓省、市、区战略部署安排和改革发展要求,体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加快治水思路转变,着力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充分考虑“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各级政府财力,统筹安排工程建设时序,积极推进一批切实惠民生、保生态且前期论证充分的项目,发挥综合效益。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至2035年,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锚定2035目标,“十四五”总体目标为: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打造“安全水利”,推进集约安全利用、打造“资源水利”,维护河湖健康、打造“生态水利”,夯实水利基础、打造现代“农村水利”,强化水利行业监管、打造“法治水利”,发展信息化系统、打造“智慧水利”,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

  (二)分项目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