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泰州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4.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推动涉海企业“两化融合”,提升研发实力,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一批涉海产业联盟、涉海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涉海技术研发中心等,积极争取部省级相关创新平台落户泰州或者设立分会。全市海洋主导产业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涉海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2%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68%以上。

  表2 泰州市“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主要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名称(单位) 2025年 属性

  海洋经济

  发展实力 海洋生产总值(亿元) ≥1000 预期性

  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15 预期性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 提高3个

  百分点 预期性

  海洋制造业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 保持基本稳定 预期性

  海洋科技

  创新支撑 涉海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比(%) ≥2 预期性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68 预期性

  对外开放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万吨) ≥4500 预期性

  三、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根据泰州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和资源承载力等因素,打造具有泰州特色、彰显江海联动优势的沿江海洋经济创新带,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推动优质涉海企业向开发园区集聚,突出点轴开发,构建“一带、五区”的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引导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争创省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一)提升“一带”,打造沿江海洋经济创新带

  1.布局成带成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新态势,要充分正视国际国内结合更紧、沿海沿江距离拉得更近的新形势,抢抓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新风口”,立足国际分工定位和泰州区位特点,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泰州叠加交汇、深入实施的机遇期,统筹谋划沿江外向型海洋经济创新带。一是以船舶制造为国际纽带,加强与全球海洋经济的联系。以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造船和配套企业为核心,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保持造船订单量占全球1/10的比重稳中有升,船舶配套服务实现从“买全球”向“卖全球”转变,航线网络持续覆盖全球更广范围,提升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服务质效。二是以港港战略联盟为合作纽带,实现更高层次的江海联动。积极加强泰州“江港”与国内各大“海港”的战略协作,迅速提升“江港”码头辐射力与承载力,加密集装箱支线班轮航线,推动泰州港江海联运市场扩大,有效促进港口物流产业蓬勃发展。三是以跨江融合发展为区片纽带,加速集聚发达地区海洋创新要素。以过江交通枢纽大联大合为机遇,积极对接苏锡常,以海洋优势产业为先导,充分发挥跨江融合先发优势,主动融入长三角,在扬子江城市群布局规划中提升海洋经济贡献份额。

  2.港口成组成列。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大力整合沿江港口资源,以高港港区为核心港,联合靖江、泰兴港区,建立紧密型组合港。整合强化各港区重要节点功能,打造江海联运中转枢纽及物流中心。加强腹地与港口间的互动联系,积极发展以集疏运、仓储、加工装配为主体的现代航运及港口物流业,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向数字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升级,提升港口组合的产业价值链位势。

  3.产业成群成链。以沿江产业带为主体,强化海洋产业“链”式思维,培育一批涉海龙头企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鼓励发展科技型涉海中小企业和众创型涉海小微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涉海企业集群。以开发园区为载体,按照“培育产业链条、打造地标产业、领跑国内同行、提升全球影响”的目标定位,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获国家批复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海洋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等已列入省“产业链”卓越提升计划的有利条件,做强船舶“大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推动链式发展,促进海洋支柱产业强链、新兴产业延链、未来产业建链,实现海洋产业链条化聚合、集群化发展。

  (二)“五区”联动,培育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

  1.靖江船舶及配套产业集聚区。围绕争创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及东兴镇等具有船舶配套特色产业优势的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船舶及配套产业,兼顾发展海工装备、涉海设备制造业等,打造集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涉海设备制造等先进海洋制造业科创研发平台。依托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靖江市造船产业集群的优势,顺应市场需求推动船舶制造向大型化、智能化、特色化、低碳化转型,重点发展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加快船舶及海工装备向高技术领域转型,推动主力装备结构升级,探索研发深远海、极地海域等重点新型装备,形成覆盖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体系,实现高技术船舶全球领先、核心配套优势突出的产业格局。到“十四五”期末,建成全球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2.泰州港海运与物流产业集聚区。以泰州港核心港区为载体,注重产业与港口功能的“耦合”,加快发展港口后方配套产业,做好“港口+产业+贸易+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五位一体发展。重点发展海运与物流产业,鼓励发展船舶、海工装备及涉海设备制造等产业。充分发挥泰州12.5米长江深水航道岸线最长的优势,强化以泰州港为核心的港口资源整合,整合存量岸线,推动一批岸线利用效率低、码头能力利用率低、资源使用综合效益低的老旧码头实施“拆小建大”工程,提升靠泊能力、提高装卸效率。充分发挥深水航道整治投产后船舶大型化的政策效益,结合货种结构调整要求,推动货主码头公用化、通用码头专业化,进一步提高现有码头岸线使用效率。规范港口建设经营市场,排查沿江非法占用岸线情况,加强港口经营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港口经营管理水平。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围绕高端舰船装备和航空航天类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招引研发平台和产业项目入驻,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集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产业聚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研发制造中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0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