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21-2025)
涟水县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
前 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提出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次会议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苏省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走生态立省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示范省份已成为江苏省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2019年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份,更为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淮安市地处长江以北核心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苏北重要中心城市,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率先在苏北地区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大力推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永续发展,力争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涟水县地处淮安北部,位居江淮生态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重要多个国家战略交汇区地理位置。近年来,全县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宜居美丽家园,先后获得及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涟水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工作,涟水县县委、县政府组织编制《淮安市涟水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为依据,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对推动全县高质量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涟水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形势
第一节 建设基础
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要求,制定生态红线管控整改计划,强化生态红线监督管理。深入开展“绿盾”行动计划,加强自然保护地的执法监管,禁止进行各类违法违规活动。持续开展绿色国土行动,2020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全县林木覆盖率分别达42.37%、24.13%。编制并颁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确保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稳定。对古淮河湿地小区、盐河湿地小区、六塘河湿地小区完成竖碑立界,2020年全县自然湿地保护率增至64%。出台《涟水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及时制止“农地非农化”、“大棚房”项目,及时补划长深高速、青宁输气等国家项目占用的基本农田,“十三五”新建高标准农田35.5万亩。严格把控项目用地门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依法收回并重新安排使用,解决了涟城镇中心小学等项目的用地需求。
生态经济发展质量高效。严控环境准入关,坚持对不符合园区准入条件和负面清单的新上项目一律不批,坚持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满足环境准入条件的重点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年度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工作持续开展,2020年累计对181家污染源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扎实推进节能降耗、节水工作的开展,“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和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0.61%和33.6%,圆满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化工行业整治深入开展,印发《涟水县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完成薛行园区化工企业环保专项整治。建成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系统。编制《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十三五”低碳发展规划》《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省级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并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坚持“产业减煤、节能减煤、电力减煤”三管齐下,按时序完成年度控煤任务。大力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到“六个百分百”要求。推进臭氧专项整治,对VOCs进行追踪溯源。开展污染源清单的编制汇总工作,定期更新应急管控清单。建成涟水湖备用水源地,对古淮河水源地进行清理整治,保证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实行地下水的“四个一”管理,分解落实封井任务。对盐河、南六塘河、公兴河及支流实施河道整治修复工程,全县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编制完成样本河道“一河一策”。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建设。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部划定为优先保护类耕地。完成丰禾化工和化工总厂2个疑似污染地块平台信息完善工作,与8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保质保量完成省下达的重金属减排指标。先后建成投产5家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单位,彻底解决了全县危险废物处置难的问题。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38座,大东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投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以及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100%,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进做法被《新华日报》广为报道。
生态生活品质绿色优质。顺利完成全县乡镇布局优化,城镇化率提升至56.05%。主城更新深入推进,累计整治老旧小区75个,新增雨污、供水管网130公里,铺设城市主次干道20条,建成城市小客厅18处。滨河新城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中心、应急备用水源地建成投用,科技文化中心主体完工,“一核五中心”格局初步形成。2020年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37%,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平方米/人,被住建厅正式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交通体系全面优化,“空铁水公”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89%。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供水行政村覆盖率100%。创成国家级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6个,实施农房改善项目45个、惠及农户1.3万余户,成集条河、高沟扁担、黄营朱桥、红窑夏楼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