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优化布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结合服务人口、居民需求、地理条件以及城市建设等,优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规划,在保持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公有化率100%。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提倡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外的场所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新建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应达到180㎡以上,达到省定推荐标准。到2025年,以镇(区、街道)为单位,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至少20%达到省定推荐标准(甲级村卫生室),其余的全部达到省定基本标准,群众就诊更加方便、安全、高效。
5.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建设。强化专科医院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完成市精防院新院区建设,力争2025年纳入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管理。鼓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分院(中心)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统筹民营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参与全市紧密型医共体,提档升级服务水平。鼓励民营医院拓宽服务领域,逐步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医疗养老服务机构、特色专科医院或康复护理医院;引导社会力量在眼科、骨科、口腔、医疗美容等特色专科领域拓展服务。支持如皋博爱医院、文慈眼科医院、莱尔眼科医院跨区域打造“博爱”、“文慈”、“莱尔”等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医疗服务品牌;支持如皋博爱医院创建三级老年专科医院。
(四)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级提升
1.构建医疗急救网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分配急救资源、缩小抢救半径和缩短抢救时间的要求。结合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急救分站布局,实行120急救指挥中心统一调度管理。加强120信息化建设,实现救护车内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开展急救信息实时传输和急救远程会诊,构建优质、高效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2.强化龙头医院能力建设。以提升市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孕产妇、儿童和新生儿等“五大中心”建设水平和建成市中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为重点,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龙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对接名院名科和知名专家建立院际技术协作关系,大力推动人民医院心内科、骨科、普外科、消化内科、麻醉科、呼吸内科等条件较为成熟的学科创建省重点专科(创新团队),重症医学科、肾脏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创建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支持中医院妇科、心病科、脾胃病科、肛肠科争创省中医重点专科,乳病科、肺病科、骨伤科、脑病科南通市中医重点专科。到2025年,确保人民医院建成省重点专科或重点建设专科2个以上、南通市级重点专科及重点建设专科26个以上,中医院建成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妇科)以上、南通市级重点专科及重点建设专科13个以上。人民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总分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
3.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顺应居民健康需求,推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会办医疗机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按照分级诊疗要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住院服务,积极提供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专科特色与医疗需求,强化与上级医疗机构开展多形式紧密合作,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强化中医中药、康复医疗、老年护理等服务,大力开展等级医院和“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创建工作,进一步拓展医疗业务范围,提高急危重症诊断和初步抢救能力,优势专科力争达到二级医院服务水平,有效分担龙头医院的就诊压力。积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等,改善一、二级手术条件。鼓励民营医院开展学科创建,升级设施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4.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与西医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中医临床与护理并重、中医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原则,优化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完善配套政策,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和中医治未病服务。开展中医经典科(病房、病床)试点,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开展或参与中医药重大基础性课题研究,提升市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精神病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市中医院内涵建设,坚持中医发展方向,持续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重点扶持传统中医优势病种,大力推广新兴中医优势病种,加强老年病科、内分泌科、甲乳外科、治未病科等中医临床专科建设,突出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方法的运用。建立中医康复全覆盖服务体系,成立中医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探索推动临床特色制剂在医共体内调剂使用。依托中医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设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完善中医师承制度,有序组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理论培训与适宜技术推广。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中医妇科、中医儿科和中医护理建设,鼓励民营医院发展中医药业务,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放大中医药“简、便、验、廉”的预防保健服务优势。
(五)加大卫生健康监管力度
1.增强监督执法力量。以“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为目标,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为契机,深化全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整合综合监督机构职能和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充实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建成以市卫生监督所为中心、镇(区、街道)卫生监督分所为重点、卫生监督协管网络为基础的职责分明的三级联动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新体系。进一步明确市镇两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级别、编制、职能,加大卫生监督投入,深入推进综合执法,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2.提升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本标准制度,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提高卫健系统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创新卫生健康行政管理方式,完善柔性执法机制。深入推进“阳光信访”制度,深化行政复议听证和出庭应诉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投诉、行政复议和诉讼现象发生,着力推进卫生健康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