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2-2026)

  (2)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水平。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全域试点镇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积极探索符合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推进“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形成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管理新模式;扩大供销联合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到2025年,全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废旧农膜回收达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合理规划农村公厕布局,加大人口较多、群众有需求的自然村公共厕所建设力度;巩固行政村无害化户用厕所全覆盖成果,加强户厕长效管护工作,以户厕化粪池盖板破损、外溢渗漏、违规直排等为重点,形成“农户主体、镇村落实、行业指导”的长效管护格局;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动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深入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动态更新农村黑臭水体重点监管清单,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加快实施农田退水治理试点,开展农田退水污染监测评估和处理;持续推进农村河道疏浚及生态河道建设,开展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因地制宜对河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加快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建立动态排查治理销号制度,持续做好农村水体长效管护工作。到2023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完成小微水体整治任务,达到小微水体“四无”目标。到2025年,新建农村县乡级生态河道111条,生态河道覆盖率不低于65%。

  (3)突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

  推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智能农业,积极推进雪堰镇新康村生态循环农业、前黄镇灵台村稻渔生态养殖等一批循环利用示范点建设,打造一批成熟技术的集中应用;积极开展轮作休耕试点,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争创一批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扩大绿色防控示范区成效及覆盖面;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实施绿色农药零差价配送和有机肥推广补贴政策,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及单位使用强度呈现“双减”态势。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巩固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畜禽粪污的收集处理能力,建立年度整治提升清单,指导养殖场户配套完善粪污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引导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推进非规模畜禽粪污就地就近生态化还田利用;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畜禽养殖信息监管平台的作用,实时掌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产生和综合利用情况,严禁畜禽粪污等直接排入水体;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巡查指导,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巡查指导常态化和计划台账管理规范化机制。到2025年,全区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稳定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推进渔业生态转型发展。严格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控,探索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报告制度,加强尾水集中排放期巡查,有效促进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巩固滆湖网围和环太湖3公里范围内水产清退成效,有序推进滆湖周边5.7万亩水产养殖整治工作,退田还湖红线外区域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化、生产清洁化;启动滆湖渔业净水工程,实施5万亩净水控藻增殖渔业试验区工程建设,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促进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退田还湖区水产养殖清退工作。

  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以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蓝藻泥资源化处置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新路径;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体系,逐步扩大农膜回收网点和集中收储点建设,持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置工作,落实农资经营主体回收责任,到2024年,全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率达100%;推进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和利用技术与模式推广,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体系,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推动形成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到2025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加强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力度,提高打捞处置管理效能,拓宽藻泥资源化利用途径,探索藻泥制作加工有机肥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蓝藻资源化利用能力及效率。

  (4)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清理河塘沟渠、清理农业废弃物、清除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切实解决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涂乱画问题,推动村庄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围拓展;结合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等组织村民清洁村庄环境,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加强村庄片林、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建设,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池塘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乡村湿地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美丽村景、美丽田园,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到2025年,全区新增绿美村庄20个。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和统筹水平,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升级,加快完成太湖湾片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有序实施新孟河沿线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区);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生态优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幸福家园,到2025年末,全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村覆盖率达3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