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丰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有待深入

  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精度较低,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1:1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等工作有待开展。

  (五)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需要完善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尚未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快速决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全面构建地质灾害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实施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为核心任务,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强统筹协调,提高防治效率,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二、防治原则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突出民生导向,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类活动聚集地和重大工程作为防治重点。建立完善的气象预报、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专业监测机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群测群防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结合丰县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工作实际情况为指导,科学安排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科普宣传、群测群防、应急处置等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选择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集中力量加以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丰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属地为主,分级负责

  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突出当地政府的防灾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分类负责,谁引发、谁治理,对人为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落实防范治理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机制,明确政府、部门、单位和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动态管理。

  (四)科技支撑,注重成效

  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及现代化。与此同时,强化科学管理,努力提升防灾减灾效果。

  三、防治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降低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总目标,不断提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精度、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构建地质灾害风险双控管理新机制,地质灾害综合防灾能力全面提升。

  (二)具体目标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排查、巡查和核查工作。加强丰县地质灾害条件分析和致灾机理研究,完成丰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推进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开展土洞塌陷灾害形成机理和盐腔地下空间应用推广研究。

  2.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监测专业化水平和预警精准度,全面防控风险。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治理

  完成华山宕口生态综合修复,推进李堂煤矿塌陷区土地整治。

  4.不断强化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响应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培养,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优化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成果应用和社会服务能力。

  5.地质灾害综合防灾能力全面提升

  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开展综合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全民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分类目标

  规划期内防治目标具体指标见表1。

  表1 丰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指标表

  序号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目标 指标属性

  1 调查评价 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 次/年 1 约束性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 项 1 约束性

  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 项 1 预期性

  土洞塌陷机理研究 项 1 预期性

  盐腔地下空间应用推广研究 项 1 预期性

  2 监测预警 分层标 组 1 预期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8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