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黟县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坚持党建核心引领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政统筹作用。深刻认识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的特点,始终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黟县支柱产业来培植,重视旅游发展要素,深入推进筹建运管一体化建设。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的旅游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领导机制,将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党政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部门联动,避免文旅部门“单打独斗”,真正发挥旅游产业的融合优势。

  2、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管理体制建设。不断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功能区管理体制建设、推动建立旅游联盟机制、积极组建相关行业协会、增强旅游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政府应继续鼓励成立各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组织,推动民间组织作用积极发挥,共同营造关系融洽、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助力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提升旅游体验感,推动旅游大发展。

  经营机制建设。推动徽黄集团业务延伸,一是以徽黄京黟重组为契机,继续发挥传统业务优势,做大做强做全主营业务;二是做好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工作,在巩固提升旅游商品投资、旅行社、农业开发、五黑食品等相关业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酒店管理、民宿开发、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咨询、园林绿化、旅游媒介、管理输出等业务,全面布局旅游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突破传统旅游业务发展瓶颈;三是充分利用徽黄集团已有的庞大业务体系和黟县巨大的客源市场,持续拓展OTA业务,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四是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实徽黄集团上市各项工作。全面梳理县域旅游产品谱系,查找旅游产品和市场缺项,采取土地或资金入股等多种合作方式,积极引入旅游新业态的大企业大集团,丰富黟县旅游产品业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3、全面提升治理能力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黟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摸排各部门人才需求,提前编制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寻找专业人才机构、高校毕业生招聘、内部推荐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相关岗位重要人才,确保黟县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质量有保障、数量跟得上、人才不断档。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相关工作,黟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黟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做好非遗项目挖掘整理和“三级名录”申报工作,加大非遗传承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将非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推动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

  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一是大力邀请文旅主管部门领导、高校专家、涉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等,面向黟县文旅相关部门及行业中高级以上管理人员,开展宏观形势指导、管理能力提升等培训,面向基层从业人员,开展相应业务能力及技能培训;二是开展岗位训练,不定期的进行岗位技能竞赛,培养不断学习的好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采取人才轮岗交流学习方式,定期组织业务交流及岗位调整,加大对各不同岗位的了解程度,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建立黟县特色新型智库。黟县应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强调服务性和实用性,搭建平台做好资源整合,积极接洽联系上级部门、高校知名专家、业内领军企业高管和培养自身优秀人才队伍,建立具有黟县特色的新型智库,为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参考。

  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基地。一是政府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基地,双方需充分认识高校在行业人才培养、毕业生的发展潜力和地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势。二是政府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双方互派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开阔视野,打开工作思路,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建立多种类型的人才基金。一是建立人才引进基金,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确保基金能够支持引进地方和行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二是建立人才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在文化、旅游、体育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提高黟县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单位从业人员工作创新积极性。三是建立人才培训基金,用于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推动建立常态化人才培训机制。

  六、重点工程

  “十四五”期间,黟县旅游产业发展将充分发挥重大工程“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主要围绕融入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重点部署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旅游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旅游+”融合发展拓展、优质旅游项目创建、区域交流合作、生态廊道体系修复等七大领域的重点工程。

  (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1、加快以文铸城建设

  加快西递徽文化挖掘展示、徽州三雕传统工艺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放大西递、宏村世界遗产地综合带动效应,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提供有利支撑。高水平打造徽文化传承展示中心、世界文化遗产观光体验区,活态传承砖、竹、石雕、彩绘壁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利用文物讲好黟县故事,全力打造底蕴深、影响广、享誉国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2、加快以文促旅建设

  高质量完成碧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和黟县文旅高铁综合体的建设,全面推进研学旅游基地、屏山写生基地集群、渔亭文创园等文旅融合产业基地建设,以项目推动“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建好黟县非遗文化集聚区,打造古黟特色非遗线路,建立20所县级特色传承人工作室,为旅游注入文化底色,以“旅游+非遗”助推文化旅游业多元化发展。

  3、加快以文惠民建设

  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阵地,扩建县美术馆、图书馆、剧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谋划黟县博物馆、文化馆的建设;推动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加快黟县“文化在线”平台建设,推进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实现文化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挖掘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和传统技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改造修缮古祠堂等公共闲置古建筑,推进民间博物馆规范化建设,打造书香气息浓厚的“文化古城”。

  (二)旅游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综合交通建设

  按照人性化、精细化要求,实施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工程,打造针对长三角区域及4小时交通圈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把握皖南通用机场群规划建设契机,重点推进黟县通用机场项目建设,为黟县乃至皖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围绕高铁黟县东站,构建立体化交通格局,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黟县东站和汽车客运站为支点、景区景点为节点、旅游通道为支撑的“快旅慢游”体系,建设“黄山市旅游集散次中心”。充分发挥高铁交通干线的辐射作用,新建连接黄山汤口、宏村、碧阳至黟县东站的轻轨项目,加快建设徽州至黟县高速公路(黟县段)和黄山区至祁门高速公路(黟县连接线),加快落实G530黟县县城至叶村、叶村至休宁东亭段公路改建工程,打造黟县县城、西递镇、黟县东站(昌景黄、池黄铁路)及休宁县的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县城盆地内环道路,提升“雷湖—柯村—美溪—郭村—太平湖”环黄山外围旅游环线和宏村片区通行能力,增强城区、园区、景区间交通的畅通性。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加快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及起降点,织就陆空立体网。

  2、旅游基础设施

  围绕建设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网络和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重点聚焦电源电网、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全面推进黟县旅游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新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改10千伏线路、整改低压用户,实施电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全县范围电网用电峰谷的调控能力和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同时加快实施强弱电上改下工程。积极落实“网络强国”战略,重点实施城乡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数据机房、基站及配套设施,实施管线升级,进行下一代技术试点和推广,新建基站500个,到2025年实现自然村光网信号全覆盖。

  3、旅游配套设施

  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充实旅游相关配套服务功能,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体系。发挥桃花源长廊引景空间功能,渲染黟县旅游环境氛围、引导游客酝酿旅游情绪,进入最佳旅游状态。重点实施黟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黟西北旅游集散中心项目,提升区域旅游集散服务能力。新(扩)建共约8万平方米地上地下停车场,新建5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目标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住宿和停车设施,有效提升旅游体验。推进黟县旅游信息标识体系建设,建立旅游信息数据中心,加快推动县域旅游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在全县旅游景区,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强母婴设施建设工作标准建设母婴设施;新增老年休息专区、“无障碍”坡道。同时在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区设置“无健康码通道”,推进纸质购买系统建设;保留景区窗口多元化支付方式;设立老年人志愿服务点,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人工帮扶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兜底保障,让广大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