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黟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4.夯实自治基础

  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逐渐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不断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一约四会”制度,广泛吸纳意见,实行集体决策,做到“民主商议、一事一议”,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推广村规民约积分制,通过积分管理等量化考评,加大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目的,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5.创新智治支撑

  实施“数字黟县”建设工程,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全力推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建设黟县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加强黟县“e”治理平台调度运行,完善网格巡查、事件调度、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提高网格事件发现、处置效率,探索实现“一个系统”管全域。拓展“黟家人”小程序功能,加快形成“一网感知、一站指挥、一体联动、一次办结”工作格局。依托地理信息、遥感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打造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

  (七)聚焦农村文化现代化,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

  1.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村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深入挖掘徽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扎实推进村民道德建设,实施诚信建设行动。加强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增效,促进“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努力将文化礼堂建设成为农村精神文明高地。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加强“一约四会”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常态整治农村不良习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2.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挖掘、整理黟县地区优秀戏曲曲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乡土文化,弘扬传统徽州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在保护传承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丰富表现形式。挖掘西递敬爱堂、追慕堂等勤廉因子,保护朱熹“孝”字匾额、“二十四孝”图解牌匾和“孝楹联”等文化实物,激活传统徽文化的内在活力。建立和完善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平台,研究和开发包括视频收集处理、文档加工、数字化图书馆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化平台活化乡村传统文化,让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传播与传承。

  3.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供给

  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文化进农村”“文化走亲”“文化联姻”等交流活动,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增强乡村文化“造血”功能,从田间地头挖掘一批爱农村、热衷乡土文化、有特长的乡土文化领头雁,培育一批村级文化带头人。三是创新乡村文化供给模式,推动由“村民看”到“村民演”,由政府“送文化”“种文化”到村民主动去传播徽文化、孝文化等乡土文化的转变。

  (八)聚焦人才培养现代化,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

  1.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大对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产业化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继续推广“四带一自”模式,探索完善“企业+专业组织+基地+农户”“电商+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到2025年,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00家。

  2.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健全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重点对现有规模经营户、种植养殖专业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户开展黑茶种植、蚕桑养殖、畜牧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结合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突出“学历+技能+创业”导向,通过分层教育、产学结合等方式,努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5年内,培育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0家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

  3.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落实科技创新和柔性人才等政策,鼓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与农业主体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组建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的特色产业专家库,在新品种引进选育、农业集成技术、绿色发展模式、农产品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科技特派员总数达25名。紧盯重点农产品产业紧缺人才,创新“人才租赁”工作方式,通过设立远程在线指导、工作外包等方式“长臂丰脑”,共享智力资源。鼓励黟县金田米业有限公司、黄山桃源食品有限公司、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以农业产品为单元,以专家为骨干,形成一批快速转化科技成果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4.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

  以组建乡贤联谊会为载体,充分激活和弘扬乡贤资源,实施“乡贤反哺工程”,全面建立教师、医生、农业科研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实施农村“归雁计划”,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农民学校”讲学送教、“服务乡村振兴专家下基层”专家顾问团智力帮扶、“科技特派员”联系服务示范村、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基层挂职、退休农技专家农业科技兴农小组包村支农等措施,集中使用一批乡村人才。实施徽商回归工程,利用乡情、亲情引导和动员在外徽商回乡投资兴业。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新乡贤,在镇村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参与乡村治理、引资引智、投资兴业等方式助力乡村建设。

  5.优化农业农村人才发展环境

  制定农业农村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吸引人才流入留住机制,大力推行“黟才之家”“1+X”人才服务模式,落实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落实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深化编制周转池、首席科学家、股权期权激励等制度建设,激发科技人才群体积极性。建立黟县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建立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在农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提高黟县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工作创新积极性。

  (九)聚焦管理机制现代化,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行动

  1.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建立健全工商企业流转土地经营权分级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信息平台,完善承包合同日常变更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数据成果运用。推进省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家庭农场名录动态管理,推进合作社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开展合作社账务委托代理试点,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开展乡村运营机制创新整县试点,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建成县、乡、村三级乡村运营主体,开展全县所有自然资源清查,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试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农村宅基地乡镇审批机制,完善村级协管员制度,严格按照“四到场”要求加强宅基地管理,强化农房风貌管控。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3.巩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成果

  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有序推进“政经分离”,逐步完善集体资产股份权能。以乡镇为单位,依托两山银行运行,实现空间生态资源双层PPP开发。推深做实农村“三变”改革,完善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及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股权化机制,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健全入股合作协议完善利益分配,实现村级“三变”改革全覆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