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生产运行水平提升。全市持续强化能源行业安全防范、隐患排查整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电力安全生产及油气长输管道保护专项检查,持续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整顿和监督检查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认真督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进行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全市电力、长输管道天然气及煤炭生产、供应安全。
“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情况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能源生产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105.54 30.61
其中:原煤 万吨 95.5 无
石油 万吨 无 无
天然气 万立方米 无 无
非化石能源 万吨标准煤 20.7 52.9
电力装机容量 万千瓦 122.80 114.7
其中:非化石能源 万千瓦 45.45 54.7
能源消费 综合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863.78 523.23
其中:煤炭 万吨 662.47 554.18
石油 万吨 5.99 19.5
天然气 万立方米 无 7100
非化石能源 万吨标准煤 6.2 42.4
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44.98 46.35
第三节 存在问题
“十三五”以来,我市能源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受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影响,我市能源总体呈现为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自给率不足,对外依存度过高等特点。从供给侧看,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缓慢,水能、太阳能及风能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需求侧看,表现为能源需求总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占比低、用能价格偏高。
化石能源短缺。我市传统化石能源总量小,能源工业起步早,资源开采时间长,经济开采储量少,扩产空间有限,产量逐年减少。煤炭资源紧缺尤为严重,煤炭矿区大部分为多年的老矿区,资源面临枯竭,现仅存二道江区1处15万吨/年的煤矿,难以有效缓解我市资源持续储备不足的局面。全市煤炭大部分都需要外部供给,天然气全部依靠外部供给,为保障全市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对外依存度加大,供需矛盾突出。
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不足。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禀赋不足,资源潜力仍未充分挖掘。风力资源开发方面,除柳河县风力资源相对丰富,其他县(市、区)受地理位置影响风能相对贫瘠,开发受限。近年来,全省光伏、风电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但因目前省内电网暂无消纳空间及受“陆上风光三峡”开发战略影响,除白城、松原等西部城市新能源项目开发较好外,其他市(州)项目发展受限。我市太阳能已开发容量5.79万千瓦,仅占技术可开发量的22.27%,整体上,我市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低水平。
能源基础设施薄弱。电力方面,我市电网建设累计投入4.78亿元,电网供电能力和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的同时,辐射电网结构也存在相对较弱、供电可靠性较低的缺点,全市仍有部分66千伏变电站为单线、单变供电模式,难以满足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农网66千伏变电容量及线路长度、10千伏配变电台数及线路长度均明显较低。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燃气管道覆盖率为85%,城镇人口天然气气化率为40%。
用能成本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电价、气价相对过高。电价方面,由于电煤大部分靠外运,造成发电成本过高。气价方面,天然气终端价格偏高,特别是长输管道未覆盖地区价格更高,受长输管道和储气设施建设滞后、销售价格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全市天然气消费终端价格差异较大,不利于天然气推广利用。直供工业用户较少,城市燃气企业配气环节加价较多,很多工业用户无法承受天然气替代的高成本,制约天然气普及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
能源产业链不完整。我市目前只有1处15万吨/年的煤矿,下游产业链条规模较小。石油全靠外界供给,天然气资源靠“俄气”及“平山线”区域管线供应。我市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整体处于弱、小、散状态。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占比较大。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379.7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2.58%,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350.83万吨标煤,占全市规上工业用能总量达92.38%。我市工业用能比重仍然偏高,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调整产业结构的任务繁重。
第四节 面临形势
我市经济发展面临下行风险,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复杂,能源格局面临深刻调整,能源秩序发展深刻变化。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清洁能源生产和节能环保产业壮大发展,科技革命推动能源系统重塑,能源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能源发展动力转换加速,对能源清洁、经济、灵活、可靠供应提出更高要求。总体看,全市能源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面临挑战。“十四五”是我市能源绿色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老问题新情况不断交织集聚、叠加演化的局面。能源需求发生新变化,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突出;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新旧风险交织并存;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科技和体制创新重要性凸显;能源安全供应保障面临考验。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全市对煤油气等化石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对能源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市新能源发展规模性和延续性仍有待提高,提升新能源消费比重的任务依然艰巨。天然气规模推广受气源、气价、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多重因素制约程度较大,煤电由基础型电源向调节型电源转变的市场机制仍需加快。能源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全市能源价格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能源的商品属性未得到充分体现,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适应未来能源转型变革的需要,能源体制尤其是电力、油气等重点领域改革步伐亟待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