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教育局“十四五”规划

  重点项目: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政府支持计划。政府支持职业院校和企业以“引校进企” “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方式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和推动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做好龙港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力争办学环境逐年得到改善。

  (六)构建服务全民的现代教育体系

  13.支持和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适度发展民办中小学教育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推行校企一体化发展,专业设置错位发展,防止同质化无序竞争,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能够基本满足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民办学校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区培育50所社会声誉好、教育质量高、办学效益优的示范性民办教育机构。

  (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4.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违规查处通报和报告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师德师风进行监管。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依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推进工作创新,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15.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对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教师,按照管理权限,集中组织到高水平师范院校进行招聘。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补充乡村教师,加快补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16.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流动机制。建立各级各类教师长效培训机制,构建以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师德规范和师训体系,建立健全业务培训水平与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相关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提炼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发展模式,打造优秀教师群体。进一步完善吸引优秀教师赴郊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的配套政策,加大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倾斜力度。

  重点项目:实施教育系统人才工程

  实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工程,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实施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提升班主任队伍育人水平;实施中小学拔尖人才成长项目,充分发挥中小学名优校长、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辐射带头和公益服务作用,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落实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各项举措,加强我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面向全国选聘高等院校优秀毕业生到龙港任教。着眼于中小学特色学校和职业学校一流专业建设,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解决高层次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到2025年,各级各类教育培育培养、引进紧缺型人才满足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需要。

  17.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积极推动校长、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 ,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情况,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有效解决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教师超缺编问题。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

  18.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落实乡村教师差别化补贴政策,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楷模,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19.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管理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编制标准核定职业院校编制总数,允许按编制总数20-30%的比例聘任兼职教师。制定特殊政策解决专业教师紧缺引进难问题,打破教师资格证限制,放宽学历、职称身份限制,引进优秀拔尖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全员轮训制度,实施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企业实践制度。探索实施产业教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支持省级以上改革发展示范院校联合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20.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标准,加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硬件投入,适应教师培训工作需要。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研训教师队伍。

  (八)全方位融合信息技术激发教育教学创新活力

  21.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坚持应用导向与统筹管理相结合,系统规划教育信息化整体架构,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以“一网三中心两平台”建设为引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健全网络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舆情阵地建设,形成常态化可持续保障机制。建立区场主导、多元共建、开放平等、共建共享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模式,促进教育数据和资源的融合共享,构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