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地方中小银行改革。按照“稳定县域、城区整合”原则,稳定农信机构法人主体地位,实施农信机构改革,建成产权明晰、治理规范、资本充足、支农支小特色鲜明的现代农村中小银行体系,有效提升对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积极推动铁岭银行按照“好银行”标准,更好服务铁岭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坚持“坚守县域、回归主业、小额分散”市场定位,优化村镇银行体系结构,提升服务功能,完善以主发起行为主导的股权结构,更好发挥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战略风险管控作用,实现村镇银行良性运营。
——深化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创新。加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鼓励银行机构在具备条件时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利用筹集基金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支持。推动“两电一煤”等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加入平台,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引领作用。
——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围绕数字经济时代消费、支付方式等特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鼓励发展网络贷款、网络理财、网络保险、网络证券、网络金融咨询等金融服务。
——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积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投放,力争到2025年,支农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达到20亿元。研究探索养殖业抵押贷款解决途径。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为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总结推广西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功经验,推动县(市)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县域全覆盖,并取得明显成效。
(四)维护地方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优化政务服务。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营商环境建设“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实施地方金融组织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管理。地方金融组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实现线上“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按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要求,优化地方金融组织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深入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和效率。依法依规开展各类初审、备案工作,加强业务范围、负面清单管理,防范不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以及违法违规渠道资金进入行业,规范机构健康运营。
——推动金融风险防控全覆盖。落实金融风险防控属地管理职责,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工作协调,健全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密切关注地方中小银行、企业债券、交易场所、民间融资、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重点领域,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依法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积极开展金融风险和责任教育,提升居民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树立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
——提高金融风险监测和防范处置能力。发挥市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用,健全应对金融领域突发事件风险、舆情风险、流动性风险工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做好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升金融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其他非法金融活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行政部门和刑事部门的协作配合,坚决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五)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重塑金融信用环境。加快打造诚信铁岭,树立各级政府守信践诺形象,切实履行向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等各类社会主体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合同协议。鼓励各级政府强化债务监测分析,做好偿债资金安排,保证债权人合法权益。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事业单位依法依规限时偿还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逾期欠款。鼓励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诚信经营,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避免发生企业逃废债行为。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监督企业诚信经营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评价、奖励和惩戒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构建新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信贷保证保险业务,提供“信贷+保险”等增信服务。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级法院依法定期向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通报涉金融领域严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信用铁岭”、政府门户网站等依法向社会发布,构建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鼓励金融机构推出与个人信用状况和评级相结合的融资授信服务。大力发展征信和信用评级机构,培育现代信用服务市场。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对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执法力度,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建立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支持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基础金融知识扫盲工程,推动金融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着力提高农村地区、弱势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率,提升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加强金融司法协同,提高金融纠纷预防和源头治理水平,切实降低金融消费者纠纷处理成本。
——构建非法集资宣传防范立体化格局。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推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屯、进网点,实现宣传教育广覆盖,引导广大群众对非法集资不参与、能识别、敢揭发。精心组织防非宣传月等品牌活动,积极推广社区金融服务站,在基层社区层面统合力量开展宣传。指导金融机构做好营业网点日常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营造“网点有资料、电视有新闻、报纸有报道、网络有宣传、微信有推送”的立体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