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黑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坚持教育公平。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多样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更加重视教育过程公平,关注弱势群体,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提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水平和人才适应性为重点,加快完善引导和服务机制,激发学习者和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潜力,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与支撑。

  ——坚持依法治教。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构建起教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教育新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具体目标

  ——学前教育实现健康发展。保教保育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1.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5%,优质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8%。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 85 %,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迈进,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

  ——普通高中教育实现特色、多样发展。可供学生选择的优质资源更加丰富,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达到50%以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机渗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

  ——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普惠制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做大做强汽车维修专业,设备值达到180万,实训车间面积达到2000平米。建成一座生产型实训基地。

  ——终身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资源进一步丰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文明素养显著提高。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积极开展农村管理干部和农业新技术培训。

  ——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构建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责、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的“管办评”制度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县级统筹机制和依法行政的权力清单制度,形成完善的财政保障体制,形成分学段、分类别的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以信息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形成健全的社会参与评价制度。

  表2.“十四五”期间黑山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 标 2025年预期

  1 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 91.5

  2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 88

  3 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 60.5

  4 优质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 78

  5 义务教育巩固率(%) 99

  6 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97

  7 全县优质高中教育覆盖率(%) 50

  8 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 100

  9 全县信息化教育示范校(所) 20

  10 产教融合先进企业(个) 5

  11 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 70

  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持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按符合条件常住人口口径计算。

  三、“十四五”时期黑山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为整体推动黑山县教育改革和发展,按照以点带面、以改革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活力的教育。

  (一)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健全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按照国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求,以项目为牵动,开展黑山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体系中目标内容、实施途径、机制保障等方面的专项研究。以德育课程一体化为切入点,编制出台《黑山县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明确和规范各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强化全科育人功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到2025年,培养800名县级骨干班主任。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