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黑山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3.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实施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推进普通高中学校通过不断挖掘和丰富内涵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高中教育有质量普及和优质特色发展。扎实推进个性化教学、走班制教学、生涯规划指导。强化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开展培育学生创新素养项目研究,建立学生创新评估与支持保障机制。促进普通高中形成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加强普通高中与职业院校、大学以及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体验经历的平台。

  (四)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水平

  14.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统筹规划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合理调整区域高中阶段学校数量和规模,扩大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五年内在校生人数达到3000人,普职比控制在6:4的范围内。科学定位中职学校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汽车维修等优势专业,向高水平特色学校方向发展;推动县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普惠制培训五年内累计人数达到5000人次,推动机加焊接专业与县内企业深入合作。到2025年,中职学校全部达到国家设置标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五)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15.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实施特殊教育资源场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各级各类普通学校创设融合教育环境,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与相关专业服务。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保障特教教师待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6.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适度发展民办中小学教育和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推行校企一体化发展,专业设置错位发展,防止同质化无序竞争,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能够基本满足群众选择性教育需求的民办学校发展格局。

  17.提高社区教育发展水平。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依托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统筹指导本区域社区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学习型乡镇(街道)、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有序向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力度。

  (六)深入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18.改革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的导向作用,指标到校率达到90%以上。逐步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探索高中阶段分类招生,支持办学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信息系统。

  (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19.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政府和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制度,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体系,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教师,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0.创新和规范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三胎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建立补充教师的长效机制,根据每年教师退休情况和所需教师学科特点等招聘新任教师。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农村学校教师配备按中心城区学校标准执行。加快教师结构调整,满足课程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求,音、体、美、劳教师满足教学所需。城区学校之间、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相对均衡。对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教师,经教育主管部门、人社部门同意,中小学校(幼儿园)按照管理权限,可集中组织到高水平师范院校进行招聘。

  21.完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各级各类教师长效培训机制,构建以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师德规范和师训体系,建立健全业务培训水平与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相关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实施“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名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教育研究专家。

  22.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县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课程方案、班额、生源以及学校布局调整、交流轮岗等情况,调剂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有效解决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学科间教师超缺编问题。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考核和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吸引优秀教师赴郊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的配套政策,加大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倾斜力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5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