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0日)

  (三)围绕园区平台建设,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一是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一园六区”[32]产业布局,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加快打造茶产业园区,加快低产茶园提质增效,推进茶园宜机化、数字化建设,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生产线,建立健全产销长效机制,推进茶叶产品“应销尽销”,力争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15亿元。全力加快打造预制菜产业园区,加大以天麻为主题的预制菜研发,深度开发“乌杆天麻+”“鱼酱酸+”等特色预制菜产品,力争年产值2亿元。全力加快打造食用菌菇园区,着力支持市场主体培养优良菌种,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力争年产值达1亿元。全力加快打造米酒产业园区,建成投产黄里米酒厂,加快制定雷山米酒生产标准、行业准则,打造雷山米酒品牌,研发天麻酒等系列产品,推动米酒产业聚集发展,力争年产值达1亿元。全力加快打造山泉水饮品产业园区,进一步深化与粤旺农业集团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天麻饮品、茶饮料等水衍生品产业,力争打造成为全国优质饮品产业基地和营销基地,力争实现年产值达1亿元。全力加快打造银饰及手工艺品产业园区,加快建设银饰产业园,加大对银饰锻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挖掘和文创设计,开发设计一批银饰、刺绣等非遗产品,延伸手工艺品产业链条,力争实现年产值达5亿元。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重中之重,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健全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将以工代赈项目投入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20%以上,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促进农户共享资产收益。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督管理,确保农村各类资产管得住、用得好,长久发挥效益。三是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在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数字乡村上下功夫,力争作出示范、创出样板。要在产业发展上闯新路。充分利用整合碎片化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六个一”特色生态产业,以“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形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要在县域经济上抢新机。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支持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聚焦乡村旅游、茶叶、中药材、特色养殖、特色工业等重点领域,突出抓好产业招商,切实以招商引资大突破推动经济大发展。要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上出新绩。以村庄清洁行动和乡村庭院美化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丹江脚猛、郎德南猛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要在数字乡村上开新局。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推进数字乡村试点项目,建设雷山5G+乡村振兴数字综合管理平台,升级打造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以数字赋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四)围绕生态价值转换,全力以赴推进绿色发展。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问题导向,严格落实“一个问题一套整改班子一抓到底”要求,全力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环保督察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监管,持续打好水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固体废弃物防治等攻坚战。强化“三线一单”[33]成果应用,拒绝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入。二是构筑绿色生态屏障。落实好河长巡河、林长巡林制度。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建设,新建望丰、达地等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补齐城镇污水管网空白区,提标扩能西江景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景区水环境质量。推进林地流转林木收储1万亩,调整林种结构2万亩,退化林修复3万亩。发展林药3.9万亩,林鸡年出栏40万羽,林蜂1.5万箱,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40万亩,实现产值8亿元。三是促进生态红利释放。坚定不移守好雷公山,不断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国家“两山”[34]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统筹各方资源参与生态保护,不断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兑付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管护资金,让生态产品、生态要素逐步变为生态动能、生态优势,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围绕发展动能提升,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创新。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突出创新带动,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教育、医疗、供销系统改革。切实推动西江旅游集团改革走深走实,探索西江景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改革,推进景区“三权分置”[35]。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坚持“企业干企业的事”,完善企业薪酬分配机制,强化绩效考核运用,充分激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运营好生态产业集团,提升企业发展带动能力。支持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市场经济主体。加大财政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二是优化政务服务。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升“集成套餐”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机关数字化办公效能建设,探索乡镇(街道)“一窗通办”模式,促进政府数据共享。持续加大推广“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继续抓好政府服务热线、网民来信和“四网合一”[36]等办理,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企业问题、政府服务“两张清单”,加强签约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挂牌、亮牌服务,持续落实企业网格走访服务,解决急难愁盼发展难题。实现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覆盖率100%,企业合理诉求化解率100%,企业满意度100%。实行承诺服务制度,打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优质服务。四是强化科技创新。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活动奖补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研发动力,提升研发能力。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开展技术交易,提升技术合同登记额。积极争取省、州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围绕主导产业持续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抓实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引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1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