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力调结构、提质效,以奔跑之势强产业支撑。聚焦产业链条缺项、弱项,破“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之题,扩大传统产业优势、占据新兴产业主动、把握未来产业先机。培育农业新优势。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水稻繁种制种基地3000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大力实施品牌培育行动,认证“三品一标”29个以上,让“天申堂萝卜”“五街松茸”“马街核桃”“兔街茶叶”等南华品牌声名更响、销路更广。全面实施菌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高质量推进“一县一业”野生菌示范县项目,实施封山育菌200万亩,促进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发展,交易量增长8%以上。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兜底保障措施,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种植与传统栽培模式同向发力,新增种植面积3000亩,产值达1亿元以上。持续提升烟叶生产水平,收购烤烟1010万公斤,均价保持全州前列。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强化金融保险政策支持,新增巨菌草种植8000亩以上、肉牛存栏1.2万头以上。注入工业新动能。集中力量推进野生菌特色产业园和绿色食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力争7户企业入驻园区,厚植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争取吕合煤矿120万吨产能核增,推进野猪塘煤矿破产重组、一街煤矿资源整合技改项目取得新突破,巩固拓展传统能源优势。加快吕合煤矿排土场、一街独田箐等5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达产。持续抓好特色轻工产品、技术、品牌升级,推动更多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站上“更高点”、成为“小巨人”。打造三产新亮点。以龙川江生态旅游示范带建设和凤山湖景区开发为重点,加快盘活黑泥温泉等优质旅游资源,全面推进鹦鹉山旅游度假区、两旗海生态景区开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景、乡村美景等具有引爆效应的旅游新地标、网红打卡点、文创新产品,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景区景点”向“全域旅游”跨越。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补齐县乡村仓储物流短板,鼓励农村商超与物流快递、电商站点等联营联销,推动城乡产品双向输出,力争县内产品电商交易额达3.6亿元以上。拓宽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实现路径,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节庆经济、网红经济,擦亮生态美食、民族刺绣、康养休闲等金字招牌,实现消费与增收良性循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力争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50%。
(三)全力扩渠道、激活力,以政策之效释源头活水。聚焦“三保”底线和风险防线,破“重点财源不足、债务风险不减、金融支撑不强”之题,主动回应发展之需、企业之盼。实施财源培植攻坚行动。巩固提升烟草、煤炭等基础财源,扶持壮大建筑业、房地产等重点财源,培优培强特色轻工、金融服务等传统财源,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商务等新兴财源,盘活盘优土地、特许经营权等潜在财源,形成多点支撑、良性发展的财源格局。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向上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7亿元以上、专债资金3亿元以上,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实施财税管理提质行动。创新征管手段,加强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公共体系建设,整合财力资源,压减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强化绩效管理,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权责一体、管理同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施政策措施赋能行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组合式减税降费、融资担保增量降费、政府采购支持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发放企业奖补资金500万元以上。用好政策性工具,加快“楚金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项目融资需求信息推送制度,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5%以上。实施债务管理提效行动。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隐性债务化解计划,多渠道统筹安排偿债资金,加快存量债务置换,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全力补短板、展特色,以工匠之心提城市品质。聚焦品质特色,破“功能不完善、管理不精细、内涵不丰富”之题,打造有颜值、有特色、有温度的美丽县城。完善功能配套。加快西河大道延长线等8条道路建设,打通瑞祥街至华府佳苑等4条断头路,新建污水管网90公里、燃气管道2.1公里,提升打造龙城大道、龙泉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加快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统筹推进绿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建成口袋公园5个,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园林小区20个、园林单位20个、绿美社区2个。启动新一轮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级评审。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加快棚改腾空土地开发利用,稳步推进镇南院子等6个房地产项目,改造老旧小区5个,完成800套保租房建设,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联合执法,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着力整治“城市病”。提高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水平,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建立居民小区智慧化管理平台,扩大业主委员会覆盖率,新增“红色物业”示范小区2个。拓展产城融合。树牢经营城市理念,聚力打造野生菌产业城、生态美食文化城、现代商贸物流城,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区域空间价值提升、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五)全力强基础、聚资源,以全局之力促乡村振兴。聚焦“三农”短板,破“持续增收支撑不力、公共服务供给不优、人才资源储备不足”之题,努力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有效衔接促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群众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渠道,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15%以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持续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拓展消费帮扶,发挥帮扶项目效益。培育人才促引领。强化内培外引,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壮大乡村企业家队伍。乡村建设促宜居。打好村庄规划收官战,完成村庄规划编制33个。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现卫生户厕全覆盖,乡镇镇区污水、垃圾处理率达85%以上。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微改造”,打造景观小品,争创省级绿美乡镇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