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空间规划为引领,完善城市功能,聚力开展城市高品质提升
全面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立足“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沙朗、厂口等4个片区控规修编,实现文华小区等项目控规修改方案报批入库,开展立体停车场布局布点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大土地熟化力度,推动农垦干校地块、石盆寺体育运动公园等32个项目2033亩土地收储,确保麻园一期、护国路金融总部等20个项目1933亩土地供应。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纵深发展。深入推动清地行动研究成果转化,加速启动潘家湾小新村二期、钢板弹簧厂等4个项目,实现昭宗片区(一期)、豹子头墨水厂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供地,推动原昆明学院1号地块等2个旧城项目实质建设,支持服务东风云汽老厂区等2个旧厂区自主开发项目有序进行。加大城市“微改造”力度,完成271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打造4个省级精品示范小区。
深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完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保障轨道1号线西北延五华段建设,配合完成轨道7号线前期基础工作,启动三环闭合五华段建设,实施厂口产业园北进场道路、乌龟山立交至沙朗片区连接线一期工程,开展109号、171号等17条市政道路建设。整治霖雨路与小康大道交叉口等11个淹积水点,实施46条市政道路三线入地,开展27.9万平方米人行道海绵化改造,统筹推进1419个小区(庭院)、126条市政道路清污分流工程,推动531个小区4332处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优化强电服务供给,启动厂口、虹山变电站前期工作,完成燕子哨变电站建设,加速五华科技产业园综合管廊实施进程。
(四)以山水文城融合为抓手,厚植文化底蕴,持续彰显名城品牌影响力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启动翠湖及五华山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提速大德寺片区及大小梅园巷提升改造进程,推动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二期工程。再现黄公东街、小吉坡等传统街巷风貌,逐步恢复“九巷十三坡”历史格局。推动翠湖北门经正书院文化产业及立体停车场项目实质动工,恢复经正书院历史文化风貌,持续推进云南革命军事馆等重点项目建设,重塑文化资源地标,创造山水文城多元空间。
建立健全历史保护格局。编制实施翠湖片区整体提升规划,加强文明街、南强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完善圆通街、虹山面粉厂等历史地段文化遗产保障机制。实施华山南路传统商铺建筑群、潘光旦旧居等文保单位修缮改造,激活历史传统建筑活力。保护利用云南汽配厂、克林轻工等优质工业遗产,再现城市工业发展史。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审查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认真开展城市更新建设项目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加强辖区文物普查、评估、监测,积极推进黎光庐、登华街青石板路等申报市级文保单位。
统筹兼顾保护开发利用。实施文旅产业集群培育计划,积极创建1个区级大文旅文化创意园区和多个分基地,着力推进春城江南莲花坊、教北50文创园区建设。深入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加快实施节孝巷红色街区提升。整合陡坡、大村等民宿、露营资源,增强沙朗文创园区文旅承载功能,多元化打造周末近郊旅游目的地。助推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选址新建,深入优化五华区文化艺术中心产业布局,丰富文化资源内容供给。
全面提升城乡风貌品质。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重点打造昆武高速、轿子山旅游专线等城市出入口及重要交通节点沿线的绿化景观。加强核心区域裸露地、废弃地合理利用,推动庆云街、威远街生态停车场建设。完成盘龙江“美丽河道”二期项目,全力打造沿岸互联互通的休闲游憩体系。全面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开展老青山采区退台区域景观提升(二期)项目等重大工程建设。接续改善乡村面貌,打造禹都甸等14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绿美村庄,力争新增1个省级精品示范村和5个以上美丽村庄。新建云线体育公园、新运粮河河道小游园等17个公园绿地,着力创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国家级公园城市。
(五)以践行两山理念为根基,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构筑生态宜居目的地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启动昆倘高速厂口、小水井2条连接线工程,实施昆肖线提升改造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切实提升涉农区域交通通行能力。全线贯通西翥自来水厂厂口管线,开展三多供水等5条支线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公厕6座、卫生户厕90座、垃圾收集设施60个,开展大村、东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陡坡、龙庆等8个社区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深入实施促进农村居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做强白泥塘千亩梨园、渔菜共生等精品农业产业。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坚守64.76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系统梳理优势林业碳汇资源,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加大环保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力度,实现西郊有机垃圾处理项目动工开建。加强与华润电力、华润现代中药合作,力促药光互补项目落地,加速光伏发电领域推广步伐,推动“双碳经济”发展新模式。逐步清退农业面源污染作物种植,在龙庆河、老白河等重点流域示范推广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优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继续实施厂口高效节水二期工程,积极推广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综合使用效率。
提升三大保卫战治理成效。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控,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工业企业监管责任,确保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科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完成翠湖公园(二期)清淤晒塘,开展月牙塘等水环境生态治理,实施桃园片区、东方红片区防洪滞蓄工程建设,强化黑臭水体监测预警并动态清零,确保新、老运粮河等4条主要入滇河道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净土行动,完成潘家湾小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等6个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督促云南铜业、云铜锌业等4家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全面完成西郊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