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9日在潼南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成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潼南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罕见、极具挑战的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扣区第十四次党代会“1356”总体部署,聚焦“四件大事”打基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打出“战疫情、抗高温、保稳定、促发展”组合拳,尽最大努力争取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8.5亿元,增长3%、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

  一年来,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应对“三重考验”。面对抗疫三年来最严峻疫情冲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准高效打赢“9.14”“11.10”疫情歼灭战,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推动疫情处置平稳转段,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面对超气象记录最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考验,组织万名干部奔赴一线,抢收夏粮20万亩,广蓄水、保供水、多增水、节用水,有效保障10万群众生活生产,实现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面对近年来最严重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全力以赴迎峰度夏,506个公共机构率先垂范,252家企业“节”尽所能,压减负荷83万千瓦,牢牢守住民生用电底线。三场大考中,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潼南担当、展现了潼南力量,任何艰难险阻都难不倒、压不垮英雄的潼南人民!

  一年来,我们抓主抓重、苦干实干,竭尽全力推动“四件大事”。加快建设“双五十”城市,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为未来发展赢得充足空间,顺利完成“五城”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开建新农城、智造城,城区规模扩大至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0%,潼南更有宜居度、更具幸福感。全面发力“千亿级”高新区,化工企业环保技改搬迁拉开帷幕,首开区建设稳步推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全市第2,在园企业达526家,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夯实“双百亿”集群,开建成渝(潼南)中央厨房产业园,提升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柠檬、蔬菜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50亿元,获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6块金字招牌,跑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叫响“周末到潼南”,建成一批“候鸟型”共享农场,成功创建市级涪江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320万人次、增长17.4%。

  一年来,我们直面问题、补短强弱,竭尽全力攻坚“四大战役”。坚决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创新“组长+链长”招商模式,新签约项目175个,金额770亿元、增长29%,中国华电、蜜雪冰城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建设,到位资金212亿元、增长32%。坚决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重点项目应开尽开,电力高专一期主体完工,双江航电枢纽、铜安高速(潼南段)等项目超序时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亿元。坚决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征拆土地1.3万亩,处置“两闲一僵”土地2100亩,储备达到供地条件土地2000亩。坚决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全市首创行政许可案卷评查制度,企业开办压减至1个环节、实现“半日办结”,全市排名提升5个位次。

  一年来,我们挖潜求变、创新突破,竭尽全力拓展“四大领域”。坚定深化改革开放,118项重点改革事项全面完成,外贸进出口增长52%。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8天,涪江首次全年保持Ⅱ类水质、琼江稳定保持Ⅲ类水质,川渝跨界联防联控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全力改善社会民生,27件市区民生实事完成25件,其余跨年度事项有序推进,民生支出46.5亿元、增长4.5%。坚决筑牢安全屏障,信访总量下降46%,防汛“六步”工作法全市推广,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集中攻坚获全市先进。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稳大盘,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市场主体稳中有进。细化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减税降费、退税缓税7.9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78万户,清偿中小企业账款2204万元,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43.7亿元。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186名特派员“点对点”助企纾困,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增长18.3%。有效投资稳定增长。青石小学、“潼南绿”冷链物流等75个项目建成投用,铜车坝水库、东升大桥等129个项目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列主城都市区第2。完成对上争取41.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2.9亿元。财税收支总体平稳。推出财税增收12条措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增长29%,盘活国资存量资产15.4亿元,镇街招商收入增长130%。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1.03亿元,持续兜牢“三保”底线。创业就业稳健推进。大力实施“英才潼行”工程,新引进硕士及以上研究生61名,入选重庆英才计划、鸿雁计划达45名。推动“渝创渝新”创业促进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25万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768个。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

  (二)多措并举调结构,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大力实施工业强区行动,吉程生物等53个项目开工建设,耀辉环保等72个项目竣工投产,工业投资增长21.8%,获批全市绿色建材产业园特色基地。创建塘坝、小渡、崇龛3个中小企业集聚区。智能化改造企业48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6家,庆龙新材料入选国家“小巨人”企业,中防德邦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巨科环保获批全国首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现代农业势头强劲。整理土地10.2万亩,新增耕地51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5万亩,粮食生产总体稳定。获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成功获评全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国内首条柠檬果胶生产线正式投产,获批国家柠檬生物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产值186亿元、增长15.6%。农业抗旱减灾工作获央视《新闻联播》点赞。服务业提振恢复。推出促进消费19条措施,开展房交会、“爱尚潼南”消费季等活动,电商产业园、电商创业孵化园全面运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举办菜花节、国际柠檬节等,旅游综合收入85.8亿元、增长17.5%。双江古镇获评全国非遗旅游小镇。中国银行潼南支行开业运营。银行存贷款余额达883亿元、增长16.3%,存贷比84.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4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