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5日)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1月25日在仁和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仁和区人民政府区长 苟 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去五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勇毅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扬帆起航。

  五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50亿元台阶,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万元,是2016年的1.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是2016年的1.6倍。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调结构、提质量,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工业基础不断夯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家,睿恩光电、美斯特光电、山青钒业等建成投产,富邦重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光电信息、钒钛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壮大。芒果种植面积由14.3万亩增至40.5万亩,仁和现代芒果产业园获评全市唯一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认证“三品一标”26个,农业机械化率达62%,品种优良率达98%。获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获批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区、农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国家级试点县。服务业蓬勃发展。汽车销售市场规模达25亿元,建成全市第一个电商基地,银泰城商业综合体开业,打造金海滨河坊、华芝生活广场等特色街区,迤沙拉村被评为首批“天府旅游名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8.5个百分点,获评全省服务业转型升级进步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补短板、优品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市容市貌展露新颜。改造老旧小区14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066户,改造市政管网95.4公里。打造城市景观15处,实施夜景亮化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3231亩。普达阳光环湖景观全面呈现,建成滨河景观6公里,滨河公园被评为省级重点公园。销售商品房2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南向步伐铿锵有力。“四大片区”加快建设,“四个新城”初见雏形,新增城市建成区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6%。攀枝花南站投入运营,攀大高速竣工通车,建成城市主次干道21条30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47条865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乡村治理成效显著。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100%,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的行政村达8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打造“美丽四川·宜居乡村”4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村各2个。3个乡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1个乡、5个村获评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示范村,仁和区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抓脱贫、治污染、防风险,三大攻坚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2018年率先实现10个贫困村摘帽、2582户8982人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294元增长到2020年的11633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治理水土流失116平方公里,获评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风险防范有力有效。政府债务率处于低风险区间,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新冠肺炎、非洲猪瘟保持“零疫情”,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两个确保”,安全生产、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减灾等底线性任务全部落实,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改革、激活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开通重大项目落地、工业投资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企业开办提速到0.5个工作日。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259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率先在全市实现“跨省通办”。新增市场主体15900余户,其中新增企业2900余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96%,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签约引进项目41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3亿元。重点改革全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64家,退出过剩煤炭产能132万吨。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实施,“两项改革”如期完成,“后半篇”文章全面展开。获批全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区,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用情用力办实事、增福祉,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保障扎实有力。财政民生支出6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4%。全面完成“9·19”灾后恢复重建。新增城镇就业178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97%,城乡低保标准较2016年分别提高39%、51%。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所、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5110个,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前列,高考上线人数稳居县区第一。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综合医院,仁和区被评为全省医疗信息化应用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区档案馆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获评全省首批智慧广电实验区、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县,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社会治理取得实效。公安业务技术用房、法院审判法庭建成投用,三级综治中心全面建成,“雪亮工程”全域覆盖。信访“治重化积”行动全市领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位居全市前列,6个集体、19名个人获省、市表彰。大田镇榴园村获评全省治理有效名村,仁和派出所被命名为首批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仁和区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6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