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1日)

  二、高质量发展现代工业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共同发展,打造引领未来的新兴产业集群。

  (一)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全面推进协同共建,加快高新—郫都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实施“一产业一链长”,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军民融合等产业,加快国盾融合创新中心、四威科创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规上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8%。做优做强成都现代工业港,加快建设深圳世强等27个项目,加快打造成都绿色氢能产业园,新(改)建2座油氢综合站。拓展提升川菜产业城,聚集发展复合调味品、休闲食品主业,加快二十二城等中央厨房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美食文化体验、健康功能食品等新兴业态,拓展开发调理菜、预制菜等新品类,力争规上食品饮料产业产值增长14%。实施空间载体提效赋能攻坚,力争盘活土地500亩以上、闲置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

  (二)加大项目引育力度。实施项目招引攻坚,建立“招商专班+大招商攻坚队”机制,聚焦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加强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园区运营招商,力争新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17个,其中“153”项目4个。实行重大项目专班推进机制,推动项目快速签约落地、投产达产。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规上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培育规上企业30户以上。

  (三)推动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软件研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科技金融、检验检测等高端服务业,培育覆盖全周期、全要素的制造业服务产业链。加快建设成都影视城,发展数字影视、数字文创等产业,力争新引进关联项目10个以上,加快超高清科技创新中心等4个项目建设,构建高科技影视文化产业集群。聚焦影视拍摄制作,努力引入行业“大咖”,推出更多成都影视城出品的优秀影视作品。

  三、高品位建设公园城市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重构城市空间格局,推进营城聚人、引商兴业、增绿惠民,塑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未来城市形态。

  (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智慧科技城、北部新城等重点片区综合开发,建成龙湖蜀新天街等3个重点项目,完善便利店、生鲜菜市等基础便民业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工程,推进城郊结合部综合提升和老旧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完成19个老旧小区、4个背街小巷改造。统筹做好办赛营城工作,确保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安全有序推进。办好望丛赛歌会等品牌活动,创建“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2个、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2个,力争旅游接待总人数超过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5亿元。

  (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完善“轨道+公交”接驳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安德服务区复合体项目,加快推进沙西线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实施文明路西延线等10条市政道路建设,打通3条断头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一张网”管理,争创四川省“交通强区”示范区。加快推进220千伏沙西变电站建设、四威科创基地重点项目电力迁改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合作污水处理厂4期项目,加快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二期建设,建成德源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以上。探索水务管理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持续推动5G、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优化城市生态体系。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区排水设施配套工程,完善饮用水水源规范化、智慧化、网格化监管体系。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精准治气、全域治水、综合治土,重点整治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颗粒物污染,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0天。编制碳达峰、碳中和方案体系,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共建低碳绿色美好家园。全域利用“金角银边”,植入全龄友好生活消费场景,新建6个小游园、微绿地,打造40个“两拆一增”点位,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

  四、高站位推进城乡融合

  牢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嘱托,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着力打造“无差别”城乡,加快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农业提质扩面、乡村风貌宜人、公共服务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一)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大力发展高端种业、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业,推广“稻蒜”“稻渔”等高效粮经复合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打造3万亩稻菜轮作产业园。推动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和新型集体化规模经营,新培育示范合作社3家、示范家庭农场20个以上,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5%以上。进一步打响“天府水源地”农产品公用品牌,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10个。布局建设一批林盘科创空间,力争引入3个田园总部、研学基地。

  (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城乡一体规划,启动东林村等6个中心村建设,集成配置公服基础设施,提升中心镇、村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实施田、水、林、路、房等综合改造提升,启动1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打造2个“特色镇+林盘+产业园”高品质生活场景。力争创建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建成5个水美乡村,推动三道堰、唐昌、友爱等街道(镇)创建“全省百强中心镇”。争创“国家乡村振兴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三)盘活乡村资源要素。结合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地缘相邻、禀赋相似、产业相近”镇村资源整合。深化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建立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系统,探索“村村挂钩”实现路径和“新村民”引进机制,促进人才、资金下乡兴村。深入开展承包地“三权分置”工作,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推动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保持在77.5%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化收储机制,推行“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市场主体”联合开发模式,推进村级资源集体统筹、有序开发,力争全区村集体总资产达30亿元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58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