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在成都市双流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 钒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回首过往: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双流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双流视察所作的“三个转变”重大嘱托,在中央省市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为统揽,抢抓机遇、创新攻坚,全区153项工作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表扬,中国百强区排名由38位提升至29位,连续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为双流重塑城市荣光、迈上崭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劲动能。
五年来,我们坚持转方式、提能级,航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实力不断跃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120亿元(2021年预计数,下同)、较2016年增长67.4%,主导产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8亿元、外贸进出口达900亿元,分别是2016年的2.5倍、3.6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90亿元、居全市第4。发展质效日益增强。可支配财力达227.6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万元、3.5万元,增长44.5%、53.9%;产业功能区亩均产值、亩均税收实现“双提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4个,成功培育中国驰名商标8个。产业结构更具韧性。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33.5:64.9;航空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是2016年的1.6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70%,金融业增加值达103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13%。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中国电子、中国商飞、中兴通讯等龙头企业加速聚集,市场主体突破15万户、“四上”企业达1270户,分别是2016年的2.4倍、2倍,聚集世界500强企业43家、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6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五年来,我们坚持破瓶颈、增动力,改革开放创新迸发新动能。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自贸改革破冰前行,完成350项改革试验任务,“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等3项案例全国推广,飞机融资租赁在全省率先实现突破。创新产业功能区体制机制,成都芯谷成为全市首批法定机构改革试点。战略性重组3家区属国企,资产规模超1600亿元、较2018年改革前增长90%,空港兴城、空港发展实现AA+评级。完成镇街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镇街、村(社区)分别减至9个、118个。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完成机场扩能改造,双流机场跻身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与省机场集团等单位结成“战略合伙人”,7家基地航司扎根双流,新开通货运航线14条,新增进境商品指定口岸4个。综保铁路建成投运,“航空+铁路+公路”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承办第18届世警会等重大活动,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创新资源加速聚集。西部(成都)科学城双流分区加快建设,布局西部光源等大科学装置3个,吸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110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3个产业学院落户成都芯谷,与电子科大等高校共建的8个产业园(研究院)入驻项目46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0%,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由14.5%提升至18.1%。创新设立区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人才总量超40万、年均增长12.5%;获批中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遗留问题集中化解。创新办理江安花园等196个小区不动产登记,解决5万户群众的“揪心事”。攻坚化解企业历史遗留问题149件,助力企业轻装前行。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万亩,办理国有企业不动产权登记63万m2。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健全“企业咖啡时”“科创菁英汇”“市民茶话吧”多维服务体系,建成企业幸福中心3个,温情服务企业、院所和市民。扎实开展“三送三帮”等服务,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2亿元,减免企业税费、社保费190亿元。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额达717亿元、增长5.9倍。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2.5个小时,工程建设项目、非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减至8个、14个工作日。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排名升至第14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优环境、提品质,空港门户形象实现新改观。重点片区突破性崛起。大力推进片区综合开发,天府国际生物城成型成势,天府怡心湖惊艳亮相,成都芯谷蓄势待发,空港商务区重装启航,空港花田、空港体育公园、永安湖相映生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场景和谐呈现。城区品质持续性改善。坚持全生命周期营城优城,创新规委会打分排名、择优通过等机制,实施建设项目“动土必管”“大兵团作战”;聚焦政府投资项目、管线迁改等切口,出台14个改革性文件,系统推动城市建设更规范。环港路等70条道路建成通车,6条地铁、24个站点投入运营。整治提升背街小巷123条、改造老旧院落129个、增设既有住宅电梯157台。东升、西航港老城区加速更新,蛟龙片区城市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实现突破性变化。生态环境历史性好转。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4500亩空港中央公园、344km空港绿道联网成片,成为市民沐浴阳光的休闲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果,PM2.5下降52%,空气优良天数增加116天;近3年投入42.3亿元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厂(站)18个、雨污管网238km,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由50%提高至100%,锦江黄龙溪水质改善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
五年来,我们坚持惠民生、增福祉,人民幸福生活谱写新篇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区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体市民携手同心、守望相助,共同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我们精心管理入境航班2600余个,用心服务入境旅客2.9万人,独立承担入境客货机机组人员、外交领事抵蓉人员管理服务,充分彰显了“天府门户”的铁军担当。我们迅速构筑起全民防疫屏障,核酸检测超100万人次,新冠疫苗接种252万剂次、居全市第3,连续600余天无本土确诊病例。医疗健康品质化发展。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人均预期寿命由79.6岁增加到81.6岁;与3家省部级医院深度合作,华西空港医院、京东方医院、成都七医院等8所医院建成投用,住院床位、卫技人员分别增长64%、71%,率先在全省实现区级综合类、中医类、妇幼类医院“三甲”全覆盖。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财政累计投入103.5亿元保障教育优先,新增省级示范性高中2所,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3所,新增学位4.7万座、市级以上名优教师293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2.2%,成为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文体事业跨越式发展。新增国家级和省级旅游资源品牌4个,建成欢乐田园等文旅新地标50个,旅游总收入达143亿元、是2016年的2.5倍。成功创建国家级体育赛事产业示范基地,高水平承办ATP250成都公开赛等体育赛事,重大国际赛事承办数量居全省之首。社会事业系统性提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投入70亿元为被征地农民购买社保,发放失业保险金10.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3%;新增城镇就业8.1万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2个,以商品房标准建成安置小区36个,6.3万居民乔迁新居。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省双拥模范区。对口帮扶巴塘脱贫奔康,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