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提升农业质效。用好产业引导基金,扶持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优化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大户承包、返租倒包,破解“三个一”产业瓶颈。争取以汉阴为核心区的安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过验收。持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发展富硒水稻10万亩、富硒油菜14万亩,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申报“汉阴硒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争创省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健全猕猴桃产加销全产业链,建成果蔬加工仓储物流交易中心,做优做响汉阴猕猴桃公共区域品牌。推进洞河“猪沼果”“猪沼菜”循环产业基地发展,支持七叶莲蔬菜基地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2个市级蔬菜保供基地。巩固8.1万亩茶叶基地,引进知名茶企,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地方茶饮品牌。加强现有桑园管护,支持兴隆佳苑、五坪等板块推进桑叶、桑枝、桑果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以桑叶粉、金银花为主的同仁堂药源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烤烟产业效益。建成百万头生猪屠宰及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力促东方希望百万头生猪项目一期投产。积极发展生态渔业,以洞河流域大水面养殖、陆基养鱼、庭院经济为突破,发展陆基鱼池200个、大水面养殖4000亩,稻鱼综合种养4000亩,建设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撂荒地治理,推进残次林地、残次园地复耕种粮,保障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力争粮食产量10万吨,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以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通过点面结合、花果覆盖,加快构建“一心三线五花湾”旅游布局。完成文庙修缮,推进文峰塔、明城墙保护性修缮,打造汉阴特色文化街区。高品质建设双乳千亩荷塘、三柳田园综合体、枞岭家风家训示范基地等10个农旅融合示范点。建成运营漩涡双河飞茑集、双河口谢家院子、蒲溪民宿管家学校。实施凤堰古梯田文旅综合项目,完成老君关云海旅居改造,加快天石集团民宿集群建设,推进核心区油菜、水稻、郁金香种植全覆盖,持续绘植大地美图,启动秦岭汽车赛道项目建设,打造秦岭自驾第一县。推进双河口古镇4A级和双乳千亩荷塘、花遇湾3A级景区创建命名,推动盘龙桃花谷、龙岗公园3A级景区提档升级。招商开发龙寨沟、蒲溪温泉项目,布局建设儿童游乐园。结合旅游开发,挖掘弘扬“三沈”文化、红色文化、怀让文化,建成三沈文化产业园“五馆一中心”,打造文旅高地。扶持壮大旅行社,提升酒店餐饮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服务体系。推进“涧池烩面片”美食产业连锁化,力争累计建成加盟店10家。办好“四季旅游”“农民丰收节”“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和“环秦岭自行车联赛”等活动,做好文旅推介,推进旅游专列常态化,持续激活消费市场。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基建,实施宽带提升工程,升级改造城域网和接入网,全力推进光纤网络“万兆入楼、千兆入户”,逐步实现5G网络在城区、园区、景区等重点区域全覆盖。推动产业数字化赋能,支持华能科技、佳佳乐陶瓷、合益固废处置等企业升级智能化生产线。加快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用好中坝猕猴桃大数据平台,建设涧池七叶莲数字菜园、三柳金银花数字化产业园、长岭数字茶园和永丰、军坝智慧渔业等项目。跟进数字产业化应用,扶持壮大本土网红主播队伍,加快培育流量经济,提升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诊疗便民化水平。统筹“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景区”建设,支持“321”社会治理公司拓展经营业务,提升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水平。
(三)强化监测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四个不摘”,落实“三个转向”,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加强产业基地管护提效,整县推进庭院经济,大力发展联农带农产业项目,持续提升脱贫户收入。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重点防范化解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牢不发生一人返贫致贫底线。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实施“乐业安居”工程,稳住毛绒玩具、电子线束为重点的社区工厂,优化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争创星级示范社区。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压实驻村帮扶和联户帮扶机制,拓展提升师徒帮带机制成果。健全经营性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项目资产良性运营、保值增效。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实施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更新提升行动,加快双河口镇省级、蒲溪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统筹抓好漩涡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盘龙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0个重点帮扶村。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村。巩固提升盘龙桃、月河樱桃、三坪葡萄、五一牡丹、五星玫瑰、清河柿子、界牌香脆李、赵家河青脆李、三柳金银花、前进猕猴桃等10个“一村一品”庭院经济示范村成果,加快61个庭院经济特色村建设,打造平涧路、汉双路、316国道3条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健全乡贤人才库,盘清农村闲置民房、撂荒地、低效产业园底子,搭建新村民与闲置资源供需平台,支持市民下乡与农民联合创业,新劝募新乡贤200名以上,每镇建立新乡贤领办的产业基地1个以上。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积极争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鼓励农户开展合作经营,力争家庭农场稳定在1000家、农民合作社突破600家。推进供销社“四社融合”改革,建成供销北门商贸市场、供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完成平梁集镇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拓展“三联”工作机制,加快推动产业规模经营、融合发展。用好“市带县”平台,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提升融资能力,强化造血功能,做大产业基金,破解资金困局。优化“国企带镇村”模式,支持村级组织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承接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