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强化环境保护。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巩固各类问题整改成效。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施工扬尘、渣土运输、露天烧烤和秸秆焚烧等治理工作,在建工地严格落实“6个100%”,扩大城区机械化清扫保洁覆盖面,加快推进建成区清洁取暖改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8天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河道“四乱”整治力度,形成沟、渠、岔、河全方位监管保护体系。积极推进禁养区养殖户搬迁整治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体,努力实现县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严控化肥、农药、农膜等污染,大力推行有机肥。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不断提升土壤质量。
(四)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发展,更快速度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让城乡颜值看到新变化、品质得到新提升,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聚力加快城市更新速度。统筹推动城西片区协同发展,实质性启动张寨片区综合开发项目,高品质开发建设商业住宅、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项目,一体推进姚家砭、高渠片区改造项目,谋划建设农贸市场迁建、医养结合、幼儿园等功能项目,不断均衡城市服务能力、优化城市布局、拉大城市框架。实施人民路片区、开元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基础设施补短提升项目,启动光明路片区、小河沟片区综合改造项目。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施大理路油面改造、人民东路山体综合治理工程,系统推进主城区路网建设。加大违建拆除力度,启动旧中联宾馆回收工作,推进“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街角公园、带状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舒适度、包容度。突出县城长远发展,坚定不移、久久为功争取青银高速县城段南迁改线项目。
聚力提升城市建管水平。积极推进数字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应急指挥、公共安全、生态环境、行政审批等领域数字化管理,推进城市智慧停车建设运营,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持续补齐城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短板。加强对物业企业的日常监管和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全县物业服务水平。突出抓好环卫外包服务、市容市貌管理、城市违建整治、市政设施管护等工作,不断强化城区主次干道、便道和背街小巷等“四治”工作,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聚力推动城乡互动发展。实施绥延高速公路淮宁湾连接线和卧虎湾至李孝河、冯渠至槐树岔三级公路建设项目,推进驼耳巷至胡家沟县乡公路提升改造项目,建设通自然村硬化路15.8公里、联网路7.2公里,治理农村公路破损路段22.3公里,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进一步优化通村客运班车运营线路,加密运营班次。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三川口、裴家湾、何家集等6个乡镇气化项目。实施马蹄沟三街提升改造工程。
(五)紧紧围绕民生福祉改善,更实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持续稳定扩大就业水平。完善稳企稳岗、扩大就业的政策体系,多渠道举办人才招聘会、创业交流会,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继续实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开发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合理放宽自主创业优惠政策,激发市场就业活力。
持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定“教育强基”发展方略,深入开展教育强基十大专项行动。紧抓省教育厅帮扶机遇,深化与西安优质学校帮扶内涵,大力引进优质教育管理团队和教学人才。遴选优秀后备人才在城区各学段学校跟岗学习、挂职锻炼,完善校长后备人才库建设。集中力量办好“西中班”,推动子洲中学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高标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动线上线下课程资源融合,构建全学段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创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坚决取缔校外违规办学培训机构。实施职教中心扩建项目,实质性启动子洲中学搬迁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
持续推进健康子洲建设。深化县域综合医改,紧抓国家卫健委帮扶机遇,建立人才培育提升机制和骨干医师跟班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帮扶专家的专业优势,加快重点学科、专科、中心建设,培育一批本土学科带头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巩固健康促进县创建成果,完善疾病预防、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加快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医疗设备及药品配置,严格执行乡村医生各类补助政策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鼓励乡村医生县内合理流动。积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中医馆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完成县医院门诊楼、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项目,实施县医院分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电市镇医养结合项目。
持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化服务便利化、均等化,投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子洲红色文化、清明文化,深度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地域特色,一体谋划中欧国际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农旅融合”、苗家坪老街“食旅融合”、重耳川“文旅融合”等“沉浸式、体验式”小版块旅游项目,邀请全国各地子洲名人代言,不断推广子洲名片、扩大子洲影响。鼓励开展精品文化创作和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文艺活动,做好“中华散曲之乡”验收工作,启动“清明文化起源地”申报工作。推进南丰寨会议旧址陈列馆建设,支持水地湾石垛坪龙山文化景区、民俗博物馆和周家硷古镇、陕北民俗博物馆项目及马蹄沟“十里盐湾”红色纪念展览馆建设。谋划开展“一县一品”精品体育赛事,开放各类体育场馆,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