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2日在赤峰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王旺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承压负重、稳中求进,聚焦“五个发展定位”,全力加快“六个赤峰”建设,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00亿元,增长3.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9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9亿元,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4亿元,下降9.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715元、16425元,同比分别增长6%和7.5%。
一年来,我们顶住下行压力,克服重重困难,经济运行态势平稳向好。实施重点项目628个,完成投资747亿元。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先后制定出台稳经济38条措施、稳房地产29条政策,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00条、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200条。累计缓退税费5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76亿元。全市银行业机构累计办理延期还本2790户、延期付息207户。积极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助企纾困活动,推动98家规上企业扭亏为盈、稳产运行。
一年来,我们聚焦转型升级,全力提质增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工业方面,中唐特钢精品钢、久日新材料等48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得丰焦化、富邦铜业等125个技改升级项目顺利实施。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谋划申报一批市场化并网和百万千瓦新能源大基地项目。7个总装机100万千瓦集中式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有序推进。实施5个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盘活标准化厂房142万平方米。农牧业方面,新建高标准农田102.5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0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乳肉兼用牛存栏突破31万头。“赤诚峰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新增赤峰明绿豆、龍香大米等“绿色食品”农产品161个。赤峰市农牧科技产业园建成投用。服务业方面,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1000余场次,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发放电子消费券、各类补贴1.53亿元,消费撬动比达到1∶13。红山区电商基地建成运营。中欧班列“赤峰号”顺利开行,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实现3.2亿元。实施文旅产业重点项目71个、完成投资22亿元。喀旗马鞍山村、松山区大乌良苏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市文旅集团挂牌成立。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和6%。
一年来,我们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配套,城乡面貌得到有效改善。成功搭建物业管理服务监督平台,419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实施总投资168.8亿元的中环路快速化改造、玉龙大街分车带综合改造等66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项目。新改扩建供水、供热、雨污分流等管网68.6公里。改造城镇棚户区240套、老旧小区247.6万平方米。省道505线十家至大坝沟、丹锡高速公路梧桐花互通等干线工程建成通车,经棚至乌兰布统高速公路、省道504线五十家子至林西等项目加快实施,开工建设530公里农村公路。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林白铁路复工建设。玉龙新机场投入使用。跨区域调水支线工程、东台子水库工程有序推进。中燃朝阳至赤峰天然气长输管道主体工程建成完工。实施乡村振兴项目884个,完成户厕改建1万户。
一年来,我们突出保护优先,强化系统治理,生态安全屏障持续筑牢。完成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29.74%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中心城市优良天数比例97.4%,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7.5%,土壤环境保持总体稳定。全年造林26.6万亩、种草108万亩、防沙治沙60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73万亩。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9.3%。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双碳”战略,推动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化土地综合整治,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62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41万亩。
一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动力活力加速显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重组混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赤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启动运营。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双一流博士、硕士185人。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级创新平台3家。京蒙(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开工建设。58项许可事项实现“市县同权”无差别办理、119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全面铺开。企业审批事项全程网办比例提高到62.6%。新注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占比达到97%。顶格推进招商引资,“一中心两专班”有效运行,“8+18”产业集群产业链机制进一步优化升级,成功举办“赤子峰会”、京津冀招商引资推介会、“投资赤峰·共赢未来”招商引资网签大会,全年引进签约项目730个,到位国内区外资金332亿元。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保障水平,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厚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7万人,安置退役军人203人。养老、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持续提高。医保DIP付费方式改革试点顺利实施。中高考改革、“双减”工作稳步推进,19所学校建成投用,11所学校完成主体工程。赤峰大学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医院新城分院被列为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主体完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启动建设。连续27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在全区率先完成10.6万吨农牧民冬季取暖用煤拉运保障任务。文物大数据平台建成投用,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挂牌,武安州辽塔加固维修工程竣工验收,赤峰博物馆南馆开放试运营。《赤峰市文化志》《赤峰记忆》《赤峰市地名文化丛书》等系列丛书完成编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