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特色产业。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推进嘉核科学城玻璃固化冷实验室平台和数据控制中心建设,实施普斯智能技术装备应用、南京华视放射源及有源检测设备等项目,争取新型核石墨材料、核乏料储存运输和装备制造项目落地。抢抓国家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遇,推动宏汇煤炭分质利用项目一期150万吨达产达效,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推动循环经济、数字经济、新材料等产业取得更大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持续提升三产质效。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因势利导促进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全面提振文旅产业。聚焦打造长城文化重要标志地,做好整合提升文章,推动市域内景区联动发展,建设高品质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关城景区为核心,全面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嘉峪关段)建设,重点实施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周边环境整治、长城墙体保护维修四期等项目,加快关城、关城里、丝博园融合贯通,打造长城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示范区。以讨赖河为轴线,依托现有龙王滩公园、南北两岸古街、方特欢乐世界等资源,系统规划、培育业态,谋划实施星空营地、自驾车营地、精品民宿等项目,打造城市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以新城草湖为依托,挖掘沙漠、湿地、湖泊等资源,推动湿地保护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开发户外露营、滑沙体验、湿地观光等旅游产品,打造户外运动康养体验区。开展“引客入嘉”精准营销,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增长50%以上。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实施商贸消费提升行动,优化商业功能布局,丰富商品服务供给。重点提升名嘉汇、百盛等优势商圈服务质量,培育壮大悦西市、大唐美食街等特色街区。推动设施改造、品牌集聚、错位发展,力争一半以上的停工、闲置商业和住宅项目实现盘活。深入开展促销活动,稳定汽车、油品等大宗消费,支持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规范发展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全面激发消费活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提升现有物流园区,盘活五大市场闲置场地,建设集综合物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重点实施顺恒冷链物流园、“中央厨房”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强与涉核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支持相关供应链企业在嘉开展研发设计,发展非核产品服务贸易。培育壮大现代金融,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来嘉发展,优化金融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五)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聚焦“服务城市、保障城市、富裕农民”,以“一融合三转变”为方向,用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重点领域破题带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提升。
夯实粮食生产根基。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科学合理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精准实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合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4万亩、产量不低于3万吨。提升“菜篮子”生产供给,巩固奶牛、生猪等刚性农产品综合产能,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25万亩,肉蛋奶总产量5万吨以上,确保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
高效发展现代农业。把“土地流转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按照“先流转集中、再整治提升、同步配套产业”的思路,引导村集体联合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4万亩以上,配套实施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城灌区水源置换、农田路网等工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精细蔬菜、经济林果、休闲农业等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超过60%。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围绕“农民市民化”全面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布局,结合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完成高质量村庄规划,试点建设集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农村新型社区。深入开展“5155”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完善农村亮化、绿化、道路等基础设施,修缮三镇水利设施,实施人饮输配管网改造工程。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严格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克堵点难点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利企便民,推动流程再造,扩大“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范围,让更多与企业发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办理更加便捷高效。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门办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设计方案联合审查、“一个章子管挖占”等措施,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全程网办”。
推进园区体制改革。突出“强工业主责、抓项目主业”,系统改革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打造千亿级开发区。推进基础设施“建管养”模式改革,优化完善水电气路和管网结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厂房,全面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入园企业达到350家。深化“标准地”改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提高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率。扩大区域评估范围,提升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水平,加速项目高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