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建成2个以上市级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4300亿元。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交通设施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和能源化工设计产业,着力打造“设计之都”。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打造“程序员之都”。推进“产业+资本”模式,引导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创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持续加强产业链招商。坚持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聚力招引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工业项目签约额2000亿元以上。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高质量办好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及配套博览会,策划举办“直通欧盟”招商活动。继续深化“老朋友、新合作”,扎实做好“央企进陕”项目推进工作。强化惠企政策刚性兑现和绩效评估,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机制,保障项目早落地早达效。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2%和10%以上,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500亿元以上。
(三)发挥秦创原平台效应,加快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创新资源聚集。高标准制定“双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实验室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西安。大力推进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和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新增“三器”示范平台100个以上。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力争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60件。复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支持院、校、所开展基础性应用研究,支撑和促进转化企业做大做强。推广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支持搭建更多中试平台,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在2500亿元以上。
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落实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开展产业创新研究,支持优势企业设立西安全球研发中心,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力促研发组织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全覆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大力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兑现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全年新增上市企业超过20家。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建设“3+N”国家人才集聚平台,发挥西安人才集团、“人才服务银行”和人才发展基金作用,紧盯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岗位招才引智。加快推进高端人才服务基地、青年人才驿站等平台建设,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培育壮大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队伍。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向行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下放人才确认和职称评审权限。全方位做好人才服务保障,营造最佳成才用才环境,让每个怀揣梦想者在西安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奋斗圆梦的机会。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落实“十项举措”打造创投生态,发挥创新投资基金、秦创原春种基金、国家成果转化西安子基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基金等作用,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推动修订《西安市科技进步条例》,完善全市秦创原建设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飞地孵化模式,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擦亮叫响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等特色品牌,高标准建成西安科技馆。
(四)聚力深化改革开放,更大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为突破,促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优质高效领域聚集。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阎良区、航空基地“区政合一”改革,推广经开区和未央区社会事务剥离移交经验做法,鼓励开发区探索实践合作共建新模式和内控增效新机制,推动开发区在全国综合评价中晋位争先。深入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持续加大市属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重组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充分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和效益。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收入划分办法,着力提高区县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
建强做优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高质量建好西安“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促进陆港、空港协同发展。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深入实施西安港扩能优化行动,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积极拓展国际班列干线,保持长安号核心指标全国领先,打造世界一流内陆港。加快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抢抓机遇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开通更多中亚直飞国际客运航线,织密“空中丝绸之路”网络。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产业。加大外贸主体孵化培育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全年新增外贸主体400家以上。
提升开放服务能力。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开展自贸区制度创新,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积极培育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功能,培育发展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产业链生态链。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做好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设立工作,发挥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作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