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17日)

  多种形式扩大消费。完善促消费政策措施,加大消费券投放力度,助力辖区商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激活智能家电、运动、康养、养老、托育等消费热点,加快释放消费潜力。高质量举办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借势打造一批名厨、名菜、名店,做精美食品牌,壮大特色餐饮,形成更多消费打卡美食店,促进餐饮消费。借力承办咸阳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活动溢出效应,精心举办主题节会,线上线下促消费,聚集人气商气,带动内循环。

  (二)开展文化产业提升行动,涵养高质量发展底蕴

  力促文旅融合。围绕咸阳老街、国棉一厂旧址,实施“老城振兴”计划,坚持风貌保护、文化传承、功能重塑,启动国棉一厂工业遗存文化街区建设,有序推进文庙周边扩建和中山街片区改造,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重塑明清市井生活,着力打造凤凰台、安国寺、古渡遗址、清渭楼的“咸阳印记”旅游路线,北平街、中山街、国棉一厂“咸阳乡愁”主题街区。将“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嵌入五陵塬历史文化旅游长廊,联合做好秦咸阳宫遗址、西汉帝陵等历史资源的挖掘、宣传和营销,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擦亮文化品牌。做精做优秦汉战鼓、木轮大车和五陵塬黑陶制作、乞丐酱驴制作等非遗文化品牌,探索非遗数字化保存、网络化传播、活态化传承,升级“文化数据库”,多形式宣传展示。结合凤凰台秘密电台等红色故事、新兴油店等特色人文元素,分时段精心策划热点话题,丰富拓展“穿越古今·相约老街”文化品牌,推出更多具有渭城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力作,塑造独具魅力的渭城文化形象。

  重塑文化内涵。活化传承历史文脉,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充分发挥清渭楼艺术品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精心布局艺术小店,丰富文化业态,带动文化产业聚集发展。谋划举办全区首届文创作品设计大赛,围绕渭城文物、诗词、成语故事,精心编排一批代表性文创项目,形成更多特色文创产品,实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年内完成精品文化艺术项目申报不少于3个。

  各位代表,渭城诗意千载悠,咸阳古渡水长流。“咸阳老街”、凤凰台、咸阳古渡、清渭楼是我们最有地标性的建筑,秦咸阳宫遗址、西汉帝陵是渭城最具独特性、文化性的品牌,我们将坚持“文化+”战略,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让广大群众到五陵塬一览秦地山河,在渭河畔感受古今渭城!

  (三)开展工业经济提级行动,稳固高质量发展根基

  稳固支柱产业。补强能源化工、电子信息、光电科技、口腔医疗器械4大支柱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狠抓改造升级,提升全链条安全水平,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强重点企业跟踪监测和协调服务,做好长庆石化服务保障,全面推进清洁低碳能化和氢能产业发展,年内氢气提纯项目建成投产;落实卫生防护要求,有序推进长陵路派出所、渭城农工商公司等区域搬迁,支持打造城市型示范炼厂。大力开展工业品促销、原材料供应、域内企业互采、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力扶持欧冶科技、三毅有岩等链主企业扬优势、提产量。加快西诺医疗、华星电子等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帮助企业稳产稳销、稳定预期。全年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

  壮大首位产业。围绕创建省级光电数字高新区,提升光电科技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平台承载力、产业饱和度。依托旭光晶圆项目技术研发优势,大力实施补链强链扩链,推进“301”科创特区创建工作,加快光电晶体—铱结晶器等项目和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引进上下游产业项目3个以上,力争光电科技产业园产值超30亿元。联合华星电子集团,通过系统化包装、专业化推介,促进电子信息上下游配套产业聚集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赋能新兴产业。对标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不断释放政策包红利,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合作,推动科技与产业无缝衔接、转化应用。发挥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带动作用,加快秦创原长庆石化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建设,启动建设水电十五局秦创原建筑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咸阳师范学院秦创原创促中心。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指导帮助旭光晶圆、欧冶科技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户。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搭建育才用才交流合作平台,助力企业以产引才、以才兴业,促进人才和产业相互赋能,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加快咸阳师范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大楼建设,支持保障咸阳师范学院扩建,着力打造渭城大学经济产业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

  (四)开展项目投资提档行动,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

  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实施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23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1.7亿元。落实全市重点项目“晒比评”和“月开工、季观摩”要求,压紧压实“五个一”包抓责任,逐项目设立保障专班、服务专干,实行周研判、月调度机制,及时把影响建设的堵点问题预判到位、解决到位。推行职能审批部门会商机制,畅通“容缺办理”绿色通道,指导协助手续办理,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建设。

  提升项目谋划深度。抢抓政策“窗口期”,围绕楼宇经济、城市更新、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发挥区位优势、激活资源潜力、符合发展所需的好项目,为政策落地、投资落定,提供更多承接点,全年策划包装项目不少于100个。精准对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各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实行“专班+专家+专业机构”模式,滚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壮大项目库、充实投资量。按照融资平台“市带县”模式,找准区级平台公司发展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力争融资超5亿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40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