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中心作用,加快数据汇聚共享应用。围绕建设营商环境2.0升级版,推行“综合窗口”政务服务改革,实现企业开办、注销等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推进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深度融合,扩展12345便民热线服务功能,提升全程网办便捷度。全面落实承诺制、容缺受理、区域评估、模拟审批、代办服务等举措,新开工项目90日内完成落地前所有审批手续。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全面推开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八)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坚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来抓,不断塑造追赶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探索保教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设标准化幼儿园6个。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项目82个,新建改建校舍7万平方米,课后服务信息化实现全覆盖。持续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建成投用定西一中体育艺术馆等设施,健全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稳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建设甘肃体育职业学院,定西职业技术学院实现秋季招生,定西理工中专、定西中医药科技中专、岷县职业中专创建为省级双优校。提升定西开放大学办学水平,健全城乡一体社区教育体系,丰富社区居民学习资源,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推进“强科技”行动。积极融入兰州1小时科技创新圈,转移转化重点科技成果20项以上,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落实市县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陇西县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以上,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以上。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实施揭榜挂帅项目3项以上,重点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增强竞争优势。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健全“留用育引”制度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加大人才创新创业“五个层面”支持力度,落实人才优先倾斜政策,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建成青年人才公寓500套。持续搭建用人平台,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200名科技特派员和120名“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农业产业人才“十百千万”计划,培育土专家、田秀才50名以上。借助帮扶协作资源和行业培训计划,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强化农业、工业、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交流培训,全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
(九)尽心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全力支持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和激励城乡居民增收“双二十条”措施,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发放“双创”贷款50亿元以上,扶持5.6万人创业。支持通渭县创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市级示范县1个、示范基地2个。建设面向兰州的10万人劳务基地,输转城乡劳动力60万人次以上,保持劳务收入稳定增长。加大根治欠薪力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推进健康定西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科学精准防控新冠疫情,坚决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巩固临洮县、陇西县紧密型医共体省级试点成果,开展通渭县市级试点,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着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市中医院创建全国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渭源县医院健康与慢病管理中心等11个项目,建成安定区公共卫生急救中心、岷县第二人民医院等10个项目。加强老年人医养结合和慢性“四病”管理服务,提升公众应急救护水平,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100台以上。落实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全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优化医保待遇保障政策,加强基金监管,全面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实行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参保,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深入实施城镇困难群众解困纾困工程,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提升养老托幼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新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个,开工建设市儿童福利院,建成市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加快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前期进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支持打造群团组织品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难退役军人关爱服务。
(十)加快建设平安定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严从细保安全、防风险、护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追赶发展。
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安全设施保障,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提升工程,完成岷县秦许、渭源新寨、通渭华家岭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建成200个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全面建成应急指挥无线专用通信网,分级分类开展应急处突综合演练,持续增强应急救援能力。加快建设市县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急需紧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达到5万人以上。
全面提升防险化险能力。严格政府债务管理,落实专项债禁止类项目清单,强化国有企业融资监管,全面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做好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加快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加强地方金融组织依法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粮食、能源、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管控。